时间: 2025-05-07 16:0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3:54
登二妃庙
作者: 吴均 〔南北朝〕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诗中描绘了朝云飘渺的景象,使人眼花缭乱,提到的“帝女”是指湘川的神女,表达了她在此寄宿。诗人提到在巫山脚下折菡萏,在洞庭湖中采摘菱角。表达了他对轻薄爱情的厌倦和追求,千里之外的船只与命运相连。最后感叹相思之情无处不在,江边的竹子郁郁葱葱,仿佛也在诉说着相思的故事。
作者介绍:吴均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诗词清丽、意境深远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诗人以对爱情和思念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登二妃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古诗,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感慨。诗的开头,“朝云乱人目”,使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早晨的云彩让人眼花缭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梦幻而迷离的氛围。“帝女湘川宿”则引入了神话色彩,既有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纯粹爱情的追求。
全诗的情感在“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中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对轻浮爱情的反思,暗示即使相隔千里,命运与爱情的联系依然紧密。结尾“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更是将相思之情升华,表达出一种深沉而无奈的情感,使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之间形成了完美的对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相思之情展开,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与现实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朝云乱人目”表达了什么?
“采荇洞庭腹”中的“荇”是什么植物?
诗中“千里命舻舳”主要表达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