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51
至后与履常探梅东园三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雨涩风酸闷却春,
日光初暖倍精神。
天如一面青罗扇,
仰看横枝自写真。
在春天的季节里,雨水湿润,风寒刺骨,令人感到压抑和闷闷不乐。阳光渐渐变暖,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抬头仰望天空,像是一把青色的扇子,横枝的梅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梅”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他的诗歌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见长,尤其在描绘梅花等题材上具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探访梅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梅花的美丽,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杨万里的《至后与履常探梅东园三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诗的开头,通过“雨涩风酸”描绘春日的阴郁,表现出初春时节的沉闷与冷清,正是这种压抑的气氛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和情感的转变。
随着“日光初暖倍精神”的出现,诗歌的情绪逐渐向上升华。阳光的温暖让诗人感到振奋,仿佛春天的气息在这一刻完全展现出来。诗人独特的比喻“天如一面青罗扇”,不仅展现了天空的广阔和明亮,也传达了一种轻盈的感觉,仿佛春天的气息在空中轻轻荡漾。
最后一句“仰看横枝自写真”则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梅花的美丽,反映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天如一面青罗扇”是用来比喻什么?
A. 风
B. 地面
C. 天空
D. 树木
诗人通过哪些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A. 雨水与寒风
B. 日光与梅花
C. 冬雪与寒霜
D. 秋风与落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