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忆 忆颦

《十忆 忆颦》

时间: 2025-05-06 20:21:32

诗句

漫注横波无语处,轻拢小板欲歌时。

千愁万恨关心曲,却使眉尖学别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32

原文展示:

十忆 忆颦 李元膺 〔宋代〕

漫注横波无语处,轻拢小板欲歌时。 千愁万恨关心曲,却使眉尖学别离。

白话文翻译:

在无言中注视着横波,轻轻拨动小板准备歌唱。 心中充满了千愁万恨,却让眉尖学会了别离的表情。

注释:

  • 漫注:随意地注视。
  • 横波:比喻目光。
  • 轻拢:轻轻地拨动。
  • 小板:指乐器上的板,这里可能指琴。
  • 关心曲:心中所感的曲调。
  • 眉尖:眉头,指表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元膺,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十忆 忆颦》可能是诗人在回忆某段情感经历时所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忧愁和无奈的别离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准备歌唱时的内心活动。首句“漫注横波无语处”,以“横波”比喻目光,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凝视和无言的情感。次句“轻拢小板欲歌时”,通过“轻拢”的动作,展现了准备歌唱的姿态,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波动。后两句“千愁万恨关心曲,却使眉尖学别离”,直接抒发了心中的千愁万恨,并通过“眉尖学别离”的形象描写,传达了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漫注横波无语处”:诗人随意地注视着远方,目光如横波般流动,却无言以对,表达了内心的深沉和复杂。
  2. “轻拢小板欲歌时”:轻轻拨动乐器,准备歌唱,这一动作既是对即将歌唱的准备,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3. “千愁万恨关心曲”:心中的曲调充满了千愁万恨,这些情感与曲调紧密相连,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4. “却使眉尖学别离”:尽管内心充满了痛苦,但表情却学会了别离的样子,这一形象描写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横波”比喻目光,形象生动。
  • 拟人:“眉尖学别离”赋予眉尖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深沉的忧愁和无奈的别离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横波:比喻目光,形象地表达了深沉的凝视。
  • 小板:指乐器,通过“轻拢”的动作,展现了内心的波动。
  • 眉尖:通过“学别离”的形象描写,传达了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横波”比喻什么? A. 目光 B. 水波 C. 心情 D. 音乐

  2. “轻拢小板欲歌时”中的“小板”指的是什么? A. 乐器 B. 木板 C. 书本 D. 地板

  3. 诗中的“眉尖学别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痛苦 D. 平静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李元膺的《十忆 忆颦》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李元膺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忧愁和无奈,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思念和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元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词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寄仁先湖上 木兰花慢 陪安参政宴吴山盛氏楼 木兰花慢 傅抱石以一九六五年九月廿九日午后一时零七分逝世南京,赋此志悼 木兰花慢 对酒 木兰花慢 寿陈公望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岁暮闻彊村翁即世,赋此寄哀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其二 重至沪上寄故都诸词友 木兰花慢(次韵奉酬玉林病中见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取的成语 以戈舂米 家书抵万金 分毫不差 包字头的字 两厦 飞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鼠子 疾雷不暇掩耳 恩主 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鼎鱼幕燕 旡字旁的字 榣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