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山

《西山》

时间: 2025-05-06 02:05:31

诗句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麝为群。

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31

原文展示:

绝顶遥知有隐君,
餐芝种术麝为群。
多应午灶茶烟起,
山下看来是白云。

白话文翻译:

在高峰之上遥想,必有隐士在此隐居,
他或许在采集灵芝,种植草药,与麝香为伴。
多半是午后时分,灶上茶水的烟雾缭绕,
从山下看去,犹如漂浮的白云。

注释:

  • 绝顶:高峰,山顶。
  • 隐君:隐士,指隐居的人。
  • 餐芝:吃灵芝,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 种术:种植草药,术指的是草药。
  • :麝香,一种香料,常用于药材。
  • 午灶:午饭时的灶火。
  • 茶烟:茶水煮沸时冒出的烟。
  • 白云:形容山下的云雾,象征宁静。

典故解析:

“隐君”二字可以引申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在古代文人中隐士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都对隐居生活有一种理想化的追求。灵芝和草药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健康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友直,号少游,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于词和诗,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刘克庄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西山》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理想生活的年代。诗人常常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西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高山的景象,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全诗意境清幽,前两句写高峰之上,隐士的生活情景,生动而自然。诗人用“遥知”表达了对隐者的想象,体现出一种人对自然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转向山下的景象,描绘了茶烟袅袅的温馨场景,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宁静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山水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顶遥知有隐君:在高峰上遥望,知道有隐士在此隐居。此句设定了诗的空间和氛围,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
  2. 餐芝种术麝为群:隐士或在采集灵芝,种植草药,与麝香为伴,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 多应午灶茶烟起:多半是午后的时光,灶上茶水的烟雾升起,描绘出一种日常生活的宁静。
  4. 山下看来是白云:从山上看,山下的景象如同白云,营造出一种恍若世外桃源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下的茶烟比作白云,增强了诗的意象美感。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对称使得诗歌更加协调。
  • 拟人:茶烟的“起”让整个场景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自然环境的赞美,表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和谐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绝顶:象征高远与超脱。
  • 隐君:象征理想化的隐士生活。
  • 灵芝与术:象征长生与健康。
  • 茶烟与白云:象征宁静与和谐美好的人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所描绘的隐士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A. 采灵芝、种草药
    B. 书法绘画
    C. 讲学授道

  2. “山下看来是白云”中的“白云”比喻了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人生的繁忙
    C. 诗人的孤独

  3. 该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B.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克庄的《西山》更加强调隐士的生活状态,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对自然的感受。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山水诗研究》
  3.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双双燕 七夕 双双燕 题佟汇白中丞伯仲渔樵图 双双燕 咏镜中美人影和沈凤于 双双燕 见燕子营巢有感 双双燕 双双燕 辛卯二月,莲痕以庚寅腊五生朝感赋见示,索和,次韵 双双燕 咏新燕依梦窗韵 双双燕·循环日月 双双燕·小桃谢后 双双燕·满城社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无间可乘 鹵字旁的字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尣字旁的字 包含卵的成语 火字旁的字 发奋蹈厉 汲引忘疲 初露头角 甘心氏 一团漆黑 噫嗟 逐末弃本 首字旁的字 博识多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