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29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潮连风浩荡,沙引客淹留。
落日更清坐,空江无近舟。
共看蒹苇宅,聊即稻粱谋。
未敢嗟艰食,凶年半九州。
潮水与风连绵浩荡,沙滩上引得行客滞留。
夕阳下更显得清静,我坐在空荡的江边,看不见一只近船。
一起观赏芦苇丛生的地方,聊聊稻米和粮食的计划。
我不敢抱怨生活的艰辛,凶年在全国一半的地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推行新法以振兴国家。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内容涉及政治、哲理及个人情感。
《江上二首》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饥荒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关心。
《江上二首 其一》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象,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氛围。前两句以“潮连风浩荡”开篇,展现出江水与风的浩大气势,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而“沙引客淹留”则暗示了旅行者因美景驻足,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接下来的“落日更清坐”,“空江无近舟”,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静谧,诗人在此时此景中,感受到一种无船可归的失落与空寂。
第三、四句则转向对现实的思考:“共看蒹苇宅,聊即稻粱谋”。诗人与友人共赏自然,聊起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显示出对丰收的渴望。然而“未敢嗟艰食,凶年半九州”则让人体验到生活的艰辛,诗人对此深感无奈,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亦蕴含着对人间疾苦的深思,体现了王安石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艰辛的反思,体现了王安石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提到“潮连风浩荡”,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未敢嗟艰食”中的“嗟”字意思是:
诗中提及的“凶年”指的是: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但通过春天的景象来展现希望与绝望的交织。而王安石在《江上二首 其一》中则更多地运用了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