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时间: 2025-04-30 19:00:19

诗句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0:19

原文展示: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白话文翻译:

东边的藩地驻扎着皂盖,北岸的水面上波光粼粼。
海的右边,这亭子历史悠久,济南的名士多如繁星。
云山的景色已经让人兴奋,佩戴玉佩的人依然在歌唱。
修竹在夏日中依然清凉,溪水在空中轻轻涌动。
蕴藏着真实的情感,想要得到所愿的事物,落日将会如何呢?
无论贫贱,都被事物所支配,想要从公中得到的,却难以重过!

注释:

  • 皂盖:指一种古代的车盖,象征着权贵。
  • 北渚:水边的沙洲,形容水的清澈。
  • 海右:指海的右侧,形容地理位置。
  • 济南:指济南市,历史上有许多名士。
  • 云山:指云雾缭绕的山,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观。
  • 玉佩:古代用玉制成的装饰物,象征着高贵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为“诗圣”。他历经安史之乱,见证了国家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其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时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他常常游历于各地,以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观察。此时的杜甫身处济南,正与朋友李北海一同在历下亭宴饮,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体现了杜甫对友人、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诗的开篇描绘了亭子的地理环境,体现出一种江河湖海的壮阔感。接着,诗人引入了济南的名士,表现了他对历史名人的向往与敬仰。随着诗意的发展,杜甫描绘了云山的幽美与玉佩的悦耳歌声,展现出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的情景。然而,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在落日时分,面对着贵贱无常的社会状态,诗人对从公中难以重过的无奈感慨,显现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体现了杜甫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藩驻皂盖:描绘出东边的藩地,给人以权贵的感觉。
  2. 北渚凌清河:北岸的水清澈明亮,传达出自然之美。
  3. 海右此亭古:提到亭子的历史,增添文化厚重感。
  4. 济南名士多:强调济南的文化氛围,名士辈出。
  5. 云山已发兴:云山的美景让人精神振奋。
  6. 玉佩仍当歌:仍然有人在歌唱,表现出欢乐气氛。
  7. 修竹不受暑:描绘修竹在炎热夏季依然清凉的场景。
  8. 交流空涌波:描写小溪涌动的情景,生动形象。
  9. 蕴真惬所欲:诉说隐含的真实情感与愿望。
  10. 落日将如何?:引发对未来的思考,充满哲理。
  11. 贵贱俱物役:反映社会的不公,贫富皆受物质束缚。
  12. 从公难重过:表达对世俗权力的无奈与失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修竹象征坚韧与清雅。
  • 象征:玉佩象征高贵,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聚会时的愉悦情感,同时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批判。杜甫在诗中展现了对友情、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情感,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的渴望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皂盖:象征权力与地位。
  • 北渚:水的清澈代表着贞洁与美好。
  • 云山:自然之美,象征着理想与向往。
  • 玉佩:象征高贵与艺术的价值。
  • 修竹:坚韧与清凉,象征思想的独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藩驻皂盖”中的“皂盖”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车盖
    C. 一种建筑

  2. 诗中提到的“云山”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理想与向往
    C. 社会的现实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思考与社会的批判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李白更注重于个体的豪情与自由,展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
  • 王维《山居秋暝》: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杜甫的社会关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念奴娇 送郑国基之任南洋 念奴娇 念奴娇 三月三十日 念奴娇 雪中过陈氏山庄 念奴娇 步紫宜书和小山词后韵 念奴娇 其六 送李云田往吴门,次留别韵 念奴娇 送吴岂衍归宣城兼寄沈方邺梅耦长 念奴娇 作《野水秋心图》因题 念奴娇(次韵李公显木樨) 念奴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惜香怜玉 齒字旁的字 惟利是图 稔祸 草偃风从 潜身远祸 杂言诗 目定口呆 桑田碧海 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屮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阿谀苟合 颛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