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0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0:22
支公同作社,散木自名园。
剩水鱼分族,归云鸟候门。
亭漪涵药圃,屋牖睹花源。
近向丹经注,柴桑短褐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朋友共同建立的社团,园子里散落着各种树木,形成一个独特的环境。池塘中的水面上鱼类自然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归来的鸟儿在门前盘旋。亭子旁的水波映照着药圃,窗户能看到源源不断的花朵。最近我开始钻研道教经典,柴桑的短褐衣仍在身边。
黎彭龄,明代诗人,性情淡泊,崇尚自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可能写于诗人与友人的聚会期间,反映了他们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修行与道教文化的探索。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追求。开头两句描绘了与友人共同生活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支公同作社”暗示着诗人乐于与朋友共享生活的乐趣,而“散木自名园”则展现出一种随意和自由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剩水鱼分族”和“归云鸟候门”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展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和谐美好,鱼类和鸟儿的描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气息。诗中“亭漪涵药圃,屋牖睹花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身处自然中的宁静与愉悦,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一切烦恼都被抛诸脑后。
最后两句提到“近向丹经注,柴桑短褐存”,体现了诗人对道教经典的向往,显示出他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和精神追求的热爱,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友谊的珍视和对道教精神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支公”指的是谁?
“亭漪涵药圃”中的“亭漪”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