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9:26
存神认取本来身,此理幽玄可学人。
无漏实成除有漏,迷津才出是通津。
浮生难保千年寿,仙世轻翻万劫春。
堪叹茫茫迷路者,甘将神作北邙尘。
保持心神,认清本来的自我,这种深奥的道理是可以学习的。
无漏的真实境界去掉了一切烦恼,迷茫的水路一旦走出便是通往彼岸的路。
生活在世上难以保住千年的寿命,而在仙界里则可轻松翻转万劫的春秋。
令人感叹的是那些迷失在茫茫道路上的人,甘愿将灵魂化作北邙山的尘埃。
张继先,字仲明,号天真子,宋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他擅长道教文化,作品常涉及修道、追求长生不老等主题。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深受后人推崇。
《金丹诗四十八首》是张继先在道教修炼中总结的作品,反映了他对道理的理解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歌中的核心思想围绕“无漏”与“有漏”的对立,探讨人如何在尘世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
本首诗以哲理性为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存在与修道的深刻反思。开篇“存神认取本来身”,引导读者关注内心,强调了修炼的重要性。接着“无漏实成除有漏”进一步阐释了修道的意义,除去烦恼与执著,达到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自我。此处,通过对立的表达,清晰地展示了“无漏”和“有漏”的概念。
接下来的两句“浮生难保千年寿,仙世轻翻万劫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指出尘世生活的脆弱与短暂,而仙界则象征着永恒与自在,表达一种对超脱的渴望和向往。“堪叹茫茫迷路者”一语,深具悲悯之情,强调了对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们的同情,暗示着人生的迷惘与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体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平和与长生不老的思想,激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寻找真正的自我,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围绕修道、寻求真实自我与内心的宁静展开,强调在尘世的迷惘中,如何通过修炼达到超脱与永恒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存神认取本来身”中的“本来身”是什么意思?
“浮生难保千年寿”表明了什么观点?
北邙尘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