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2:10
灯下读书
陆游 〔宋代〕
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
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
而况黄州路,小雨渔村宿。
萧萧蒹葭声,为我洗暑毒。
琅然诵经史,少倦儿为续。
何必效莱公,长夜醉画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年轻时喜爱读书,到了老年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夜晚在幽静的窗前点亮一盏灯,读书时的快乐超越了五欲的享受。更何况在黄州的路上,偶遇小雨,在渔村中留宿,听着萧萧的芦苇声,仿佛洗净了夏天的暑气。朗朗地诵读经典,虽然年纪渐长,却依旧不觉得厌倦。何必效仿莱公(指莱茵河畔的诗人),长夜沉醉于酒和烛光中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莱公: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以隐居田园和酣饮知名。他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影响了后世的隐士。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陆游以其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他的诗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灯下读书》创作于陆游晚年时,他在黄州一带生活,那里自然环境优美,适合读书。诗中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反思,反映了他追求精神世界的渴望。
《灯下读书》是一首体现陆游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自己读书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超越物质享受的理想。开篇“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一句,表现出他从年轻时就热爱读书,即使已到白头之年,仍然觉得意犹未尽。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则进一步揭示了读书带来的内心快乐,超越了世俗的五欲享受,显示了读书给他带来的精神满足。黄州路上的小雨渔村,勾勒出一种闲适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萧萧蒹葭声,为我洗暑毒”,通过自然的声音来洗净身心的烦躁,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后面几句中,诗人朗读经典,乐此不疲,表现出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最后一句“何必效莱公,长夜醉画烛”则表达了他不想沉迷于酒色,而是希望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突显了他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自省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开,表现了陆游作为一个文化人的理想与情怀。诗中不仅有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蕴含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鼓励人们珍视知识与文化。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情与对安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白首意未足”是什么意思?
A. 年纪大了不再读书
B. 年纪大了仍想读书
C. 不再关心知识
诗中提到的“黄州路”代表什么?
A. 诗人的居住地
B. 一条繁忙的街道
C. 一条山路
“何必效莱公”中的“莱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答案:1. B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