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4:03
韩溉的《竹》
树色连云万叶开,
王孙不厌满庭栽。
凌霜尽节无人见,
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
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
正好移阴覆翠苔。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生长和品格。诗的前两句写竹子在蓝天映衬下的万叶繁茂,表达了王孙对竹子的喜爱和不厌倦。接下来的两句则指出竹子在严霜中依然保持高洁的节操,而竹子整日静心等待凤凰的到来。随后,诗人自问,谁来为竹子添风雅之情,而他自己则自怜在世俗中保持潇洒脱俗的姿态。最后两句描绘了朱门之内有闲适的空间,正合适把竹子的阴影移到翠绿的苔藓上,表现出一种恬静悠然的生活情趣。
韩溉,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活跃于唐代中期,以擅长写景抒怀著称,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竹》作于诗人对竹子的深厚情感之时,竹子在古诗文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与品格,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竹》是一首以竹子为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与其内涵的高洁品质。诗的开头便以“树色连云万叶开”描绘了竹子在蓝天映衬下的生机勃勃,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王孙不厌满庭栽”则引入了对竹子的喜爱,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而“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则是诗歌的情感高潮,竹子在严寒中依然坚韧不拔,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节。同时,竹子对理想的追求与期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
后两句通过朱门的闲适与竹子的影子,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整首诗以竹子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竹子的热爱与赞美,反映出高洁的品格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竹》中的“王孙”指的是:
A. 竹子的名字
B. 对竹子的喜爱者
C. 竹子的生长环境
“凌霜尽节”表达了竹子的:
A. 美丽
B. 高洁
C. 脆弱
诗中提到的“凤”象征着:
A. 财富
B. 理想与美好
C. 自由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