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40
浊世九黄河,太虚一明镜。
混混皆随流,炯炯谁独醒。
崛起孤峰高,尽把众山领。
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
在浑浊的世道中,九曲黄河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
人们都随着潮流而去,谁能在其中保持清醒呢?
我如孤高的山峰,俯视着众多的山峦。
我的根基已经超然,继续耕耘和提升自己的成就。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常常象征着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孤峰”则可以联想到许多古代文人对高洁志向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志向。
包恢,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因而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且富有哲理,往往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心中理想与抱负。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一》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失落之时。包恢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清醒,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坚持。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独立思考与内心的坚定信念。首联“浊世九黄河,太虚一明镜”以河流与镜子作比,生动描绘了混乱世道中人们的迷惘与无助。黄河的浑浊与太虚的明净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世俗与理想的冲突。接着,诗人以“混混皆随流,炯炯谁独醒”来进一步揭示人们随波逐流的无奈,以及清醒者的孤独。此时,诗人不仅在观察世事,还在自我审视,展现出一种超然的视角。后两联通过“崛起孤峰高,尽把众山领”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强调自身的独特性与卓越。最后“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追求理想、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坚定信念。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照,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与高远的志向,突出了在浑浊世道中保持清醒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黄河”象征着什么?
A. 个人成功
B. 混乱的社会
C. 历史文化
D. 自然景象
诗人认为“谁独醒”是指什么?
A. 所有人
B. 只有自己
C. 清醒的人
D. 睡着的人
“崛起孤峰高”的意思是什么?
A. 只有高峰
B. 个人的独特性
C. 绝对的孤独
D. 高山的美丽
杜甫《望岳》与包恢的《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一》都通过山河的意象来表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杜甫的诗强调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个人的渺小,而包恢则更强调在浑浊社会中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勇气。两者虽同样表现孤独感,但情感基调和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