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1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17:46
送范守仲冶二首
二年田里内,民不识追胥。
官府绝无事,使君惟读书。
俭于住家日,臞似下车初。
太末方凋弊,公行不可徐。
这两年间,田地里的人们不再认识追逐官吏的人。
官府里没有任何事务,使得您只好专心读书。
生活在家里节俭,身材瘦弱,仿佛刚下车时。
时局刚刚开始衰败,公事的进行不能再拖延。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秋水,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工诗、词、文,尤以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常以民生疾苦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衰微、民生艰难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范守仲的送别,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困苦的关切。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送范守仲冶二首》通过对范守仲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官府清明、民众安宁的渴望。在前两句中,诗人以“二年田里内,民不识追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农村的宁静和人们对官府的漠然,显示出一种社会的自我调适。这种宁静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官府的“绝无事”则暗示着政治的失职与民生的困顿。
接下来的“使君惟读书”,更是表现出范守仲的无奈,尽管他身为官员,却只能在清静的环境中读书,无法施展抱负。后面几句“俭于住家日,臞似下车初”则通过身体的描写,反映出生活的拮据与身心的疲惫,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最后一句“公行不可徐”则是对时局的警觉,提醒人们必须行动起来,不能再拖延。
总体而言,诗歌在描绘现实的同时,带有浓重的忧国忧民情怀,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二年田里内,民不识追胥。
官府绝无事,使君惟读书。
俭于住家日,臞似下车初。
太末方凋弊,公行不可徐。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困苦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和民生安宁的渴望。
诗中“官府绝无事”是什么意思?
A. 官府繁忙
B. 官府没有事务
C. 官府工作高效
D. 官府一切正常
诗中的“使君”指的是谁?
A. 诗人
B. 范守仲
C. 田里的农民
D. 官府的官员
“俭于住家日”反映了什么?
A. 生活富裕
B. 生活节俭
C. 生活幸福
D. 生活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