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5:12
斋中
作者: 范景文 〔明代〕
颇嫌多事是尊生,
但得心闲近道情。
长与疏梅耐幽独,
更教瘦鹤伴凄清。
扫花欲便亲苔坐,
删竹当防碍月行。
片石颓然无位置,
也同老懒畏经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繁琐事物的厌倦,认为只要心中安闲,就能够接近道理与真情。作者喜欢与疏梅相伴,享受那份清幽孤独,更愿意让瘦鹤陪伴自己,共同感受那种凄清的氛围。诗中提到,想要在扫花时亲近苔藓而坐,却又要删去竹子,以免妨碍月光的行进。片石颓然无所依托,正如作者一样,害怕经营与纷繁复杂的生活。
作者介绍: 范景文(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景文,号梅溪,擅长诗文,风格清新淡雅,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诗人隐居斋中,表达对繁忙世事的厌倦,向往平静与自然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斋中》是一首反映隐逸生活与内心宁静的诗作。诗中,范景文以淡雅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繁杂的厌倦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全诗呈现出一种极简的意境,细腻且富有哲理。开篇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认为繁琐的事物让人难以尊重生命的意义,但只要内心安闲,便可接近真实的情感与道理,这种心态与许多文人追求的“道”相契合。
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生活:与梅花相伴、与鹤同游,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画面。这里的“疏梅”与“瘦鹤”都代表了一种高洁的志趣,突出诗人对孤独的享受与对自然的依恋。
后四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恬淡的生活状态,诗人想在扫花时借苔坐下,却又不得不删去竹子,以免妨碍月光的照耀。这一细节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与对生活细节的体察,显示了诗人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最后一句“片石颓然无位置”,更是将诗人的心态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无所依托的无奈与淡然。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成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自我内心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繁杂世事的厌倦,以及通过自然来寻求内心安宁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繁杂的生活持什么态度?
a) 喜欢
b) 厌恶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瘦鹤”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清冷与孤独
c) 热闹
诗人希望与什么相伴?
a) 桃花
b) 疏梅
c) 柳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与《斋中》都表达了对孤独生活的赞美,但前者更加强调与酒的欢愉,而后者则注重与自然的亲近与心灵的静谧。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显得内敛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