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6:23
解明珰。正湘妃倚醉,换了绿罗裳。绀唾弹冰,绛潮拥月,等闲偷泄春光。有多少姹红犹冷,借琼枝擎出返魂香。天上梨花,江南桃叶,尽意端相。还似貂裘走马,向胭脂坡下,乍认凝妆。蜡泪秋残,鹃心春小,误他几度寻芳。问谁倚高楼玉笛,把碎霞吹满水云乡。料得守砂句漏,鹤老丹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醉意朦胧的女子,正倚靠在湘妃竹旁,换上了绿罗衣裳。她的唇色如绀唾般鲜艳,月光下,潮水拥抱着柔美的景色,轻易地泄露了春光的秘密。多少姹红花朵依旧显得冷淡,却借着琼枝托出迷人的香气。天上的梨花和江南的桃叶,尽显其优雅姿态。就像披着貂裘的骑士,沿着胭脂坡下行走,一下子认出了她的妆容。蜡烛已见秋残,杜鹃的心在春天显得微弱,误导了他多少次寻觅花香。问谁倚在高楼上吹玉笛,把那残霞吹满了水中的云乡。想必是守着砂漏的时光,鹤已老去,丹砂也荒废了。
作者介绍:易顺鼎(1697年-1769年),字宗武,一字仲武,号抱庵,晚号渔隐。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尤其擅长描写女性的多情与美丽。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以描绘自然与女性的美丽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细腻。
《一萼红 其二》展示了易顺鼎对女性美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深刻表达。整首诗以春天的意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女子形象的塑造,展现了春光的柔美与女性的妩媚。诗中“湘妃倚醉,换了绿罗裳”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娇媚与醉态,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醉人的气氛。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天上梨花,江南桃叶”,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隐喻着女子的纯洁与温柔。通过“蜡泪秋残,鹃心春小”,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着青春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美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湘妃”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清晨的光线
C. 春天的气息
D. 诗人的思乡情
“蜡泪秋残”中“蜡泪”指的是什么?
A. 燃烧的蜡烛
B. 女性的眼泪
C. 秋天的景象
D. 诗人的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