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4:16
天地如人体,有盛衰老幼。
血气方全时,鸿蒙初辟后。
浑浑噩噩中,自然葆神秀。
一旦众生孳,虮虫吮胃腠。
恶浊穷爬梳,胶扰彻宵画。
天地日老丑,众生益閧斗。
而我处其间,微尘介众垢。
烦恼自解脱,一偈两言透。
无我心始安,有人天已瘦。
此非非非想,实无等等咒。
天地如同人的身体,有着生老病死的循环。
当人们气血充沛时,正如宇宙初开之际。
在混沌之中,自然能够保留神韵和美丽。
一旦众生繁衍,连细小的虫子也在吸食身体的营养。
污浊的东西不停地攀爬,打扰着夜晚的宁静。
天地日渐衰老,众生之间越来越争斗。
而我身处其中,微小如尘埃,身上沾染了许多污垢。
烦恼得以解脱,简单的几句话就足够。
无我之心才能安宁,而世人则日渐消瘦。
这不是一般的想法,而是实际存在的真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鸿蒙初辟”出自道教思想,形容宇宙的起源。古代哲学中,天地与人类的关系常常被比作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与和谐。
作者介绍: 郭风惠,近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兼具哲思与自然观察,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杂咏》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开头以“天地如人体”引入,建立了天地与人类之间的对照与联系,显示出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思索。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描绘了人类的烦恼与争斗,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解脱的重要。
诗中提到“烦恼自解脱”,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心态,诗人似乎在呼唤人们从纷扰中醒悟,回归内心的安宁。这种思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哲理思想,也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关怀,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血气”、“虮虫”等,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烦恼的普遍性,形成了对比,突显了“无我心始安”的智慧。诗人通过这一点,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的深刻见解,给予读者深思的空间。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其成为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体而言,诗歌表达了人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天地如人体”意在表达什么?
诗中提到的“烦恼自解脱”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感悟,但郭风惠的《杂咏》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