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江月·为问云间滕六

《西江月·为问云间滕六》

时间: 2025-08-11 08:30:43

诗句

为问云间滕六,天工何事依违。

冬时三白不时为。

今日驾言春瑞。

瘦损穷彭泽柳,禁持杀傅岩梅。

仁风反掌霁天威。

都做一江流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8:30:43

原文展示:

西江月·为问云间滕六 陈德武 〔宋代〕

为问云间滕六,天工何事依违。 冬时三白不时为。今日驾言春瑞。 瘦损穷彭泽柳,禁持杀傅岩梅。 仁风反掌霁天威。都做一江流水。

白话文翻译:

请问云中的滕六,天意为何如此反复无常。 冬天本应三次降雪,现在却不再按时到来。 今天却说这是春天的吉祥之兆。 彭泽的柳树因贫困而瘦弱,傅岩的梅花被严寒所摧残。 仁慈的风一吹,天空的威严便消散了。 一切都化作江水般流动。

注释:

  • 滕六:古代神话中的雪神。
  • 天工:天意,自然的力量。
  • 依违:反复无常。
  • 三白:指冬天的三次降雪。
  • 驾言: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表达方式,意为“说”。
  • 春瑞:春天的吉祥之兆。
  • 彭泽柳:指彭泽(今江西彭泽)的柳树,此处用以象征贫困。
  • 傅岩梅:指傅岩(今山西平陆)的梅花,此处用以象征坚韧。
  • 仁风:仁慈的风,比喻仁政或仁慈的力量。
  • 霁天威:消散天空的威严,比喻消除困难或障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德武是宋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尤其擅长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来深化诗歌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冬天和春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天意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仁政或仁慈力量的向往。诗中“滕六”和“天工”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春交替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天意无常的感慨。诗中“滕六”和“天工”的反复无常,象征着自然界的不确定性和人类社会的变幻莫测。而“彭泽柳”和“傅岩梅”的对比,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贫困和坚韧的深刻理解。最后,“仁风反掌霁天威”一句,以仁慈的风消散天空的威严,表达了作者对仁政或仁慈力量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象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问云间滕六,天工何事依违。” —— 作者询问云中的雪神滕六,天意为何如此反复无常。
  2. “冬时三白不时为。” —— 冬天本应三次降雪,现在却不再按时到来。
  3. “今日驾言春瑞。” —— 今天却说这是春天的吉祥之兆。
  4. “瘦损穷彭泽柳,禁持杀傅岩梅。” —— 彭泽的柳树因贫困而瘦弱,傅岩的梅花被严寒所摧残。
  5. “仁风反掌霁天威。” —— 仁慈的风一吹,天空的威严便消散了。
  6. “都做一江流水。” —— 一切都化作江水般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瘦损穷彭泽柳”和“禁持杀傅岩梅”中的柳树和梅花,比喻贫困和坚韧。
  • 拟人:如“滕六”和“天工”被赋予了人的特性,表现出反复无常。
  • 对仗:如“瘦损穷彭泽柳,禁持杀傅岩梅”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天意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仁政或仁慈力量的向往。通过对冬春交替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滕六:雪神,象征冬天的寒冷和降雪。
  • 天工:天意,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不确定性。
  • 三白:冬天的三次降雪,象征冬天的规律和秩序。
  • 春瑞:春天的吉祥之兆,象征春天的希望和新生。
  • 彭泽柳:贫困的象征,体现生活的艰辛。
  • 傅岩梅:坚韧的象征,体现生命的顽强。
  • 仁风:仁慈的风,象征仁政或仁慈的力量。
  • 霁天威:消散天空的威严,象征消除困难或障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滕六”指的是什么? A. 雪神 B. 风神 C. 雨神 D. 雷神 答案:A

  2. “冬时三白不时为”中的“三白”指的是什么? A. 三次降雪 B. 三次霜冻 C. 三次冰雹 D. 三次雾霾 答案:A

  3. 诗中的“彭泽柳”和“傅岩梅”分别象征什么? A. 贫困和坚韧 B. 富贵和柔弱 C. 繁荣和衰败 D. 新生和死亡 答案:A

  4. “仁风反掌霁天威”中的“仁风”象征什么? A. 仁政 B. 仁慈的力量 C. 春天的风 D. 秋天的风 答案:B

  5. 诗的最后一句“都做一江流水”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事物的变化 C. 江水的流动 D. 天空的威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陈德武的《西江月·为问云间滕六》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陈德武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梦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德武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陈德武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楼春 送馀姚陈寺丞 赠李士宁 留守相公移镇汉东 答和吕侍读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六夫人合五首 寿楼 清商怨 奉答子华学士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家丑不可外扬 通美 广字头的字 虫字旁的字 童幡 穷根寻叶 凄爽 东推西阻 包含裕的成语 清歌曼舞 曰字旁的字 包含犒的词语有哪些 痛心病首 飞字旁的字 髫年 耂字旁的字 自惟至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