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1:21
水龙吟 寄留守无愧文
——晁补之
满湖高柳摇风,坐看骤雨来湖面。
跳珠溅玉,圆荷翻倒,轻鸥惊散。
堂上凉生,槛前暑退,罗裾凌乱。
想东山谢守,纶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
应记狂吟司马,去年时黄花高宴。
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
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
望隋河一带,伤心雾霭,遣离魂断。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湖面上高柳随风摇曳,骤然来临的雨水击打着湖面,水珠四溅,圆荷翻倒,轻鸥惊飞。在堂上感受到凉爽,窗前的暑气逐渐退去,衣衫凌乱。想起东山的谢守,他身着纶巾,手持羽扇,曾在青空下高歌。想必他还记得去年黄花高会时的狂吟司马。如今竹枝一曲充满苦怨,琵琶声中泪水潸然,岁月流转,新年已至,鬓发已白。常常担心回归时,眼前的景物依旧,却已是人去物空。远眺隋河一带,雾霭朦胧,心中伤感,离愁不断。
晁补之(1055年-1122年),字公谟,号南轩,北宋诗人、词人。晁补之的诗词以清新、高远见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情,常带有哲理思考。
《水龙吟 寄留守无愧文》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国家动荡、士人流亡的时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深沉的情感。开头以“满湖高柳摇风,坐看骤雨来湖面”引入,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柳树在风中摇曳,湖面上骤然来临的雨水激起层层涟漪,令人心生惬意。然而,随着词意的发展,诗人思绪转向对友人的怀念,尤其是“想东山谢守,纶巾羽扇”的描写,极具历史感,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相结合,显得格外深刻。
接下来的“应记狂吟司马,去年时黄花高宴”则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结合,唤起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与哀伤。竹枝和琵琶的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情感层次,也增添了对离愁的深刻体悟。“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一语,更是点明了离别的惆怅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出对人生不易的感慨。
整首词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渗透着浓厚的思乡、思友之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沉重的情感基调。
“满湖高柳摇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中的“东山谢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常恐归时,眼中物是,日边人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