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7:53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后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苏轼(苏子瞻)的深切感慨与同情。诗人叹息苏轼的声名在后世被人们所铭记,而他在世时却遭遇了许多不幸。苏轼的衣着和身份传承了盛大的历史,但他的兄弟也同样才华横溢。诗人感慨苏轼的诗作高达三百篇,但他却经历了八千里的流亡之路。诗人认为,苏轼的忠心和直率并不应该受到惩罚,而他所承受的囚禁与流离只是一种悲哀。饥寒的困扰常常伴随着他,每年都有疾病相随。尽管如此,理想中的明君却未曾抛弃他,西州的迁移稍微减轻了一些痛苦。诗人在写奏章时,深深感受到其中的苦意,眼泪流淌,内心的情感通过人传递。最后,他希望在宴会上与苏轼相会,愿意把美好的诗篇献给他。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以词作闻名,风格婉约,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是秦观在得知苏轼遭受贬谪后写的,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与惋惜。苏轼因直言敢谏而多次遭贬,秦观的写作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政治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情。
这首诗不仅是对苏轼的赞美,更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秦观通过苏轼的经历,表达了对忠臣被贬的愤慨和对才华被埋没的惋惜。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衣冠传盛事”与“兄弟固多贤”,强调了苏轼的才华与他的家族背景,展现出他的非凡与无奈。
诗中反复提到的“饥寒”与“疾病”,不仅代表了苏轼的个人困境,更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诗人借助对苏轼的情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关切和对文人的深切同情。
最后,诗中的“君臣悦相遇”表达了秦观对理想政治的渴望,期待在明主的统治下,文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关怀。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文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苏轼的同情与对政治环境的批判,反映了文人对正义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遭贬的人才的惋惜。
诗词测试:
苏子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杜甫
B. 苏轼
C. 李白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缧绁”指的是什么?
A. 富贵
B. 囚禁
C. 战争
D. 自由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政治的讽刺
C. 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