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5:44
忆兰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
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
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
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
一觞一咏畅怀襟。尘世任浮沉。
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
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
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我怀念兰亭的美好情景,想起从宪的长久以来,仍然在追寻那份美好。问那高山花开,晋祠的流水,谁才是真正的知音。虽然没有凤笙龙管的乐声,但劝你举杯畅饮时,也有不弦的琴音。马首指向的家家户户都有明亮的月光,眼前的每一个地方都是禅林。我举杯吟咏,快意胸怀,尘世的浮沉就让它去吧。不要去论兴亡,不要争论彼此,且享受这份快乐。韶华怎能常在?又见斜阳西下,暮云深沉。好想借东风归去,趁着春宵的一刻是千金。
作者介绍:李时是元代诗人,生于元代,活跃于文人雅集,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关注自然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聚会,诗人借古兰亭的情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木兰花慢》通过对兰亭的怀念,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人在开篇便引入兰亭的美景,设定了一个理想化的聚会场景。紧接着,诗人以“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引出对知音的渴望,表达了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求。尽管诗人承认“虽无凤笙龙管”,却依然以“劝行杯”来激励朋友们珍惜当下,显示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全诗的语调从怀旧转向对现实的反思,最后以“韶华岂能常在”的感叹结束,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诗中多次提及的“知音”、“明月”、“春宵”等意象,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诗人怀念的是什么地方?
A) 兰亭
B) 高山
C) 晋祠
D) 禅林
诗中提到的“韶华”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年华
B) 自然景色
C) 友谊
D) 音乐
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木兰花慢》,并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