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2:27
假合幻躯难靠,夭寿定数孰逃。屈子大招奚益,渊明自挽最高。
这首诗的意思是:假意的结合和虚幻的身体是难以依靠的,人的夭折和寿命是注定无法逃避的。屈原的伟大召唤又有什么用呢?陶渊明自我挽救的方式才是最为高明的。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真,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1120年,卒于1180年。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五言、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他反思人生、感慨时光流逝之际。他以屈原和陶渊明为例,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切感悟。开头两句“假合幻躯难靠,夭寿定数孰逃”,通过对“假合”与“幻躯”的描绘,突显出人生的虚幻与不确定性,暗示了人生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的两句“屈子大招奚益,渊明自挽最高”,则通过对屈原和陶渊明的对比,传达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屈原的悲壮和陶渊明的淡泊,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自省。
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也使诗意更加深刻。刘克庄通过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超然,既有对生命的无奈感悟,也有对自我选择的坚定信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屈原与陶渊明的对比,探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对命运既无奈又坚持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在这首诗中,屈原和陶渊明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A. 生命的长短
B. 理想的追求与自我救赎
C. 生活方式
D. 诗歌风格
填空题:诗中“夭寿定数孰逃”意味着___。
判断题:刘克庄认为屈原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