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其十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其十》

时间: 2025-04-30 20:42:27

诗句

假合幻躯难靠,夭寿定数孰逃。

屈子大招奚益,渊明自挽最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2:27

原文展示

假合幻躯难靠,夭寿定数孰逃。屈子大招奚益,渊明自挽最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假意的结合和虚幻的身体是难以依靠的,人的夭折和寿命是注定无法逃避的。屈原的伟大召唤又有什么用呢?陶渊明自我挽救的方式才是最为高明的。

注释

  • 假合:指假借的结合,通常是形而上的东西,不能依赖。
  • 幻躯:指虚幻的身体,寓意生命的无常。
  • 夭寿:夭折与寿命,指生命的长短是命中注定的。
  • 屈子:指屈原,古代著名的诗人,因忠诚而遭贬,最后投江自尽。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以自我放逐和寄情山水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真,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1120年,卒于1180年。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五言、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他反思人生、感慨时光流逝之际。他以屈原和陶渊明为例,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切感悟。开头两句“假合幻躯难靠,夭寿定数孰逃”,通过对“假合”与“幻躯”的描绘,突显出人生的虚幻与不确定性,暗示了人生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的两句“屈子大招奚益,渊明自挽最高”,则通过对屈原和陶渊明的对比,传达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屈原的悲壮和陶渊明的淡泊,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自省。

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也使诗意更加深刻。刘克庄通过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超然,既有对生命的无奈感悟,也有对自我选择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假合幻躯难靠:意指假借的结合和虚幻的身体是难以依赖的,反映出对生命表象的怀疑。
  2. 夭寿定数孰逃:强调人的寿命和夭折都是命中注定的,无法逃避。
  3. 屈子大招奚益:屈原的伟大呼唤没有实际的帮助,表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4. 渊明自挽最高:陶渊明的自我救赎才是最值得赞许的,寓意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生命比作虚幻的存在,揭示了生命的脆弱。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屈原与陶渊明的对比,探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对命运既无奈又坚持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假合:象征虚幻的结合,表达人生不真实的一面。
  • 幻躯:体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屈子:象征理想与忠诚,代表失落的理想。
  • 渊明:象征隐逸与自我解脱,代表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在这首诗中,屈原和陶渊明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A. 生命的长短
    B. 理想的追求与自我救赎
    C. 生活方式
    D. 诗歌风格

  2. 填空题:诗中“夭寿定数孰逃”意味着___。

  3. 判断题:刘克庄认为屈原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对/错)

答案

  1. B
  2. 人的寿命和夭折都是命中注定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探讨隐逸与自我解脱。
  • 屈原的《离骚》:表达对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李白的作品,李白在《将进酒》中展现出对生命的豪放,而刘克庄则更趋向于深沉的反思,两者在表达生命意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经士马中作 赠信安郑道人 送僧入五泄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 怀赤松故舒道士 上杭州令狐使君 秋尽途中作 送衲僧之江西 上裴大夫二首 其二 上裴大夫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急痛攻心 厂字头的字 包含先的词语有哪些 密缄 三朋四友 展草垂缰 局勇 己字旁的字 包含贲的词语有哪些 雨歇云收 绞丝旁的字 门户开放 眺注 卝字旁的字 省决 南面称王 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