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1:28
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舍俗依空事梵王,
韶颜寂寂度年芳。
门前草色迷行径,
院里花阴接步廊。
弓样展来靴尚窄,
黛痕剃出顶应凉。
当时若使窥鸾镜,
一步何因出洞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克庄与朋友孙季蕃游览净居寺庵的情景。他选择远离世俗,追求空灵的生活,享受佛教的宁静。诗中描写了寺庵的自然景色和幽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思索。诗的最后一句则暗示了世俗的牵绊与内心的挣扎。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俊,号白云,晚号白云山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选择在寺庵中避世,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情感的反思。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舍俗依空事梵王”,直接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心灵的宁静。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门前草色迷行径”和“院里花阴接步廊”,展现了寺庵的自然美,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似乎让人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在描述中,诗人不仅关注外界的自然景色,也表现了内心的感受。比如“弓样展来靴尚窄”,隐喻着自己的心境受到束缚,反映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而“当时若使窥鸾镜,一步何因出洞房”则深刻揭示了世俗的诱惑和内心的挣扎,这种矛盾使整首诗更具哲理性。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深思,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世俗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弓样展来靴尚窄”主要表达了什么?
“当时若使窥鸾镜”中的“鸾镜”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同孙季蕃游净居诸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但刘克庄更多地探讨了世俗与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灵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