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4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6:29
用前韵送惇立
作者:叶梦得 〔宋代〕
畏作亲友别,况复非中年。
身如三眠蚕,已老翻自缠。
朅来守江关,从事宁独贤。
经年两大入,爟火通甘泉。
石林岂壶中,亦自有一天。
采薇敢言勤,谁与歌劳旋。
上书苦哀祈,倾写志已虔。
坐怀北山岩,未见西溪涟。
人言抟风鹏,不及翳叶蝉。
共挽携手客,可忘曲肱眠。
首鼠信秃翁,胡为尚迁延。
子来幸暖热,愧我一饭先。
清诗似鸣玉,想见蓝田烟。
索去何乃遽,临分重依然。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情谊和别离的惆怅。诗人在与朋友离别时,感到惶恐,不安,尤其是自己已不再年轻,身心疲惫,如同老蚕缠绕。最近在江边守卫,虽然工作却不觉得特别出色。岁月流逝,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火焰在温暖的泉水旁燃烧。石林不再只是壶中的景象,世间自有其独特的时光。虽然忙于采薇,却没有人和我共唱这歌。写信时我满怀哀思,倾尽心意。坐在北山岩前,未曾见到西溪的涟漪。有人说追逐风的鹏鸟,哪能比得上那遮蔽阳光的蝉。与朋友携手同行,似乎可以忘却一切烦忧。犹豫不决的态度,何以让时间不断拖延。你来时正逢温暖的季节,我却为只准备了一顿饭而感到羞愧。清新的诗句如同玉石的鸣响,仿佛看到了蓝田的烟雾。临别时为何如此匆忙,重逢时的情景依旧如昔。
作者介绍:叶梦得,字惇立,号惇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而被后世称道。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朋友离别之际所作,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岁月流逝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眷恋以及对离别的伤感。诗人在离别之际,借用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中“身如三眠蚕,已老翻自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岁月中渐渐失去活力的心境,而“经年两大入,爟火通甘泉”则用火与泉的意象,反映了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友谊与离别主题的经典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惆怅,流露出生活的无奈和对时间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身如三眠蚕”比喻什么?
A. 年轻活泼
B. 身心疲惫
C. 忙碌无暇
D. 自由自在
诗人对朋友的感情如何表现?
A. 冷漠
B. 深切
C. 轻松
D. 无所谓
“清诗似鸣玉”中的“鸣玉”比喻什么?
A. 美好的声音
B. 无聊的生活
C. 辛苦的工作
D. 哀伤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