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5:5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7:49
作者:叶梦得 〔宋代〕
泽国钟下流,有山独西南。
标奇借明眼,夙昔多穷探。
腹背眩金碧,钟鱼半精蓝。
支郎放鹤地,妙解无馀谈。
高木气未炎,绿阴正青酣。
我懒倦登陟,兹行咤犹堪。
幽寻虽云初,佳处默已谙。
久欲谢尘滓,往同弥勒龛。
平生行九九,晚识前三三。
才也实可人,穷年玩烟岚。
胸中有定水,万境潜包含。
严霜扫赪紫,老干馀楩楠。
啖蔗要自佳,食茶亦云甘。
坐断方丈室,天花雨毵毵。
笑我窘世网,何殊老眠蚕。
我今已解缚,真理密自耽。
但恐爱山意,多求尚成贪。
愿借待月岭,重开石头庵。
偃松久傲兀,碧琳故澄涵。
言寻觉城路,更欲从遍参。
在泽国的钟声下,有一座独特的山在西南方。
那里的奇景借助着明亮的眼睛,
我曾经在这儿探索过很多次。
四周的光影交错,金色和碧绿色令人目眩,
钟声悠扬,仿佛鱼在水中半浮半沉。
在那放鹤的地方,妙解无言的境界。
高大的树木尚未感受到夏日的炎热,
绿荫正好,正如沉醉般的美好。
我懒于攀登,今天的行走也仍然可以。
虽然幽静的探寻是初次,
但佳处我早已心知肚明。
我早想摆脱世俗的尘埃,
愿与弥勒佛同在。
我这一生经历了很多,
如今才懂得真正的道理。
我的才智确实可人,
整年都在享受烟雾缭绕的美景。
心中有一池宁静的水,
万物在其中潜藏、包容。
严霜已经扫去了红紫的色彩,
老树依然挺立着。
想吃甘蔗要找好的,
喝茶也要寻求甘甜。
我在方丈室中静坐,
天花如雨般洒落。
笑我被世俗网困住,
何尝不是像老蚕一样沉睡。
如今我已解脱,
对真理深感沉醉。
但只怕对山的情意,
过于追求反而成了贪婪。
愿借待月岭,
再开石头庵。
松树傲然挺立,
碧琳久已清澈如昔。
言语之间,感受到城路的悠长,
更想踏遍寻求真理。
叶梦得(1077年-1137年),字季明,号澹斋,江苏常熟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游南峰寺》是叶梦得游览南峰寺时的写照,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诗中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反映了他在政治动荡中的心境。
叶梦得的《游南峰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峰寺的优美环境与作者的闲适心情。开头描绘自然景色,写到“泽国钟下流,有山独西南”,即刻让人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水乡气息。接着,诗人借助“标奇借明眼”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探索。诗中多次使用了对比手法,如“高木气未炎,绿阴正青酣”,将夏日的炎热与树荫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真理的向往,尤其是“我今已解缚,真理密自耽”的句子,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似乎在告诉读者追求内心的清净与真实才是人生的真谛。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致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叶梦得作为诗人的深厚底蕴与独特视角。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泽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干旱地区
B. 水多的地方
C. 高山地区
“我今已解缚”中的“解缚”指的是什么?
A. 解开绳子
B. 摆脱世俗的束缚
C. 解开衣物
诗人在南峰寺中感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心境?
A. 喧嚣
B. 宁静
C.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