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宿酂侯镇

《宿酂侯镇》

时间: 2025-05-07 18:27:25

诗句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27:25

原文展示:

宿酂侯镇 汪藻 〔宋代〕 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当年我们踏着月光来到这个长亭,我的鬓发如同河堤上青翠的柳叶。如今我再次回到这里,堤上的树木已经苍老,而我头上也插着一簪白发,仿佛戴着寒冷的星星。

注释:

字词注释:

  • 踏月:指在月光下漫步。
  •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也常用来指代离别的场所。
  • 鬓:指耳朵前边的头发。
  • 河堤:河边的堤岸。
  • 柳色:柳树的颜色,这里比喻鬓发的颜色。
  • 堤树老:堤上的树木已经苍老。
  • 一簪华发:插着一簪白发。
  • 戴寒星:比喻白发如寒星点点。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藻,字彦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重游旧地时所作,通过对旧地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切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旧地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深切感慨。诗中,“当时踏月此长亭”一句,回忆了往昔的美好时光,而“鬓似河堤柳色青”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容貌。后两句“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戴寒星”,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时踏月此长亭”: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踏月而行,来到这个长亭,充满了浪漫和怀旧的情感。
  • “鬓似河堤柳色青”: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容貌,鬓发如同河堤上青翠的柳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今日重来堤树老”:再次回到这里,发现堤上的树木已经苍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景物的变迁。
  • “一簪华发戴寒星”:诗人头上插着一簪白发,仿佛戴着寒冷的星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鬓似河堤柳色青”和“一簪华发戴寒星”都使用了比喻手法,前者将鬓发比作河堤上的柳叶,后者将白发比作寒星,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当时”和“今日”的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旧地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逝去青春的无限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踏月:象征着浪漫和怀旧的情感。
  • 长亭:象征着离别和重逢的场所。
  • 河堤柳色:象征着青春和生机。
  • 堤树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景物的变迁。
  • 一簪华发:象征着衰老和人生的变迁。
  • 戴寒星: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鬓似河堤柳色青”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一簪华发戴寒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3. 诗中“当时踏月此长亭”和“今日重来堤树老”形成了什么关系? A. 并列 B. 对比 C. 递进 D. 转折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比往昔和现在的景物,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汪藻《宿酂侯镇》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诗都通过对旧地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汪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院 舟中望九华山 散策 鸡鸣寺望后湖 金陵道中 和霁芸二弟新秋感怀之作 登齐云山顶 上马 润州五州日 闰月见九华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纶巾羽扇 层台累榭 包含闭的成语 纡佩金紫 侈丽闳衍 龠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急就篇 定所 宝盖头的字 腐败 树大根深 英姿飒爽 秃宝盖的字 麥字旁的字 弇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