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

《偈》

时间: 2025-05-01 03:21:08

诗句

教外单传佛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

浮云散尽青天在,日出东方夜落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08

原文展示

教外单传佛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
浮云散尽青天在,日出东方夜落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佛教的真实教义是通过传承而非书本传授的,实际上没有真正的领悟和迷惑。浮云散去之后,天空依然清澈,太阳从东方升起,夜晚则在西方落下。

注释

  • 教外单传:指佛教的真理并不依赖经典,而是通过师徒之间的心传心授。
  • 佛祖: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
  • :机巧、机缘,此处指佛教的奥义和真谛。
  • 无悟无迷:没有真正的领悟,也没有迷惑,形容一种超脱的境界。
  • 浮云散尽:比喻障碍和杂念的消除。
  • 青天:清澈的天空,象征明净的心境。
  • 日出东方夜落西:自然规律的象征,代表时间的流逝和不断变化。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教外单传”源于禅宗的思想,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禅宗认为,真正的佛法是无法通过书本学习,而是要在实践中体会。作者通过“浮云散尽”的意象,表达了心灵宁静、超脱世俗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浚,字仲明,号勉斋,宋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探讨与思考。张浚不仅在诗词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绘画作品也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的盛行时期。诗人或许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试图通过这首诗展现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体悟,表达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偈》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呈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开篇的“教外单传”直接点明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真正的智慧是通过心灵的感知而非书本的学习。接下来的“本来无悟亦无迷”则进一步强调了悟与迷的相对性,认为在真正的佛法中,领悟与迷惑并无实质区别,强调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浮云散尽青天在”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澈的状态,云朵的散去象征着杂念的消除,留下的是明朗的天空,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明晰。最后一句“日出东方夜落西”则用自然现象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表达了一种对宇宙法则的顺应和接受。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人生、宇宙和佛教教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心路历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教外单传佛祖机:强调佛教的真实教义是心传心授而非书本传承。
  • 本来无悟亦无迷:揭示了真正的智慧状态,无悟无迷,超越了对悟与迷的执着。
  • 浮云散尽青天在:象征杂念的消散,心灵回归明朗状态。
  • 日出东方夜落西:自然规律的象征,暗示生命的常态和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杂念,传达了心灵的清净。
  • 对仗:如“日出东方”与“夜落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日出与夜落象征生命的周期和自然规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清晰,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杂念和障碍。
  • 青天:代表内心清澈和宁静。
  • 日出夜落:象征生命的循环与自然法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教外单传”指的是什么? A. 书本知识
    B. 心灵传承
    C. 佛教经典

  2. 本诗中“浮云”象征着什么? A. 幸福
    B. 杂念
    C. 友谊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物质
    B. 超脱与宁静
    C. 爱情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同样探讨佛教哲理的经典作品。
  • 《禅僧歌》:描绘禅宗生活与思考的作品。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偈》可以对比,前者表现人生的苦楚与无奈,而后者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不同的生命态度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张浚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满江红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满江红·拂拭残碑 满江红·翠幕深庭 鹧鸪天·病中清明,不能省墓,为之怅然 鹧鸪天 戏赠李正安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顾名思义 垂朱拖紫 搬弄 钢琴 烦礼 武关 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同是天涯沦落人 斤字旁的字 惊世震俗 包含揣的成语 不弃 感慨万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