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3:37
一立彤墀喙便长,有时鲍老也当场。
富平未起符离又,可悔弹文到李纲。
当年张浚高居于朝,言辞直率直白,偶尔鲍老(鲍照)也在场。
富平(即富平之战)尚未平息,符离之地又起战端,后悔在李纲面前弹奏文辞(即表述意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志坚,明代诗人,以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著称,作品多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常以诗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在明代,王志坚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常常带有讽刺和反思的色彩,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历史上张浚的敬佩及对当时政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张浚及其历史事迹的回顾,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当下政治局势的忧虑。开篇以“立彤墀喙便长”展现张浚在朝廷上的地位与影响力,接着提到鲍老,暗示张浚的直言不讳在当时并非孤立,强调了直言的重要性。后半部分提到“富平未起符离又”,则通过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战事未平的苦闷与遗憾,表现出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历史教训的思考。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有力,情感深沉而饱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张浚的直言与历史的反思展开,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和对政治局势的忧虑,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担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张浚在朝廷中的地位如何?
诗中提到的鲍老是谁?
诗中提及的“富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王志坚的《读宋史张浚传二首》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王志坚更关注历史人物的直言与影响,而杜甫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抒怀与国家的现状。王志坚的诗中体现出对历史的反思,杜甫则展现出对现实的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