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2:55
山中
作者: 方岳 〔宋代〕
半坞幽深近物情,一筇老健惬山行。
月於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
鹤睡不惊舂药臼,鸟啼时作读书声。
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幽静和自然的美。诗人身处深山,心境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感受到大自然的情趣。清澈的月光映在水面上,显得更加迷人,微风拂过松树,带来一阵清新。山中的鹤鸟安静地栖息,不因磨药的声音而惊扰;而鸟鸣声则如同读书时的低语。虽然山翁的双手已无多大用处,但他依然用犁锄维持着宁静的生活,享受着太平的岁月。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后期活跃于南宋。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贴近实际为特点,常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方岳隐居于山中的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山中生活使他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也让他更加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山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描绘了山坞的幽深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亲近和喜爱,仿佛一切都与他的情感息息相关。接着,月光映照在水面上,使得景色更加迷人,微风拂过松树,带来一丝清凉,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清新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鹤与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鹤的沉睡象征着一种安详,鸟鸣则似乎在陪伴着诗人读书,形成了一幅和谐的山中图景。最后,诗人以“山翁两手浑无用”结束,表达了对人力的感慨和对自然生活的认可,强调了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安宁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中的美景,也蕴含着对平淡生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宁静生活的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筇”指的是什么?
“月於水底见逾好”中的“见”可以理解为?
诗中“山翁两手浑无用”反映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