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1:11
鹧鸪天
作者: 胡翼龙 〔宋代〕
六曲银屏梦隔云。
半分莺影匣生尘。
别来可是春愁觉,
试著轻衫不贴身。
风月夜,短长亭。
也须闻得子规声。
归时莫看花梢上,
但看芳洲绿浅深。
在梦中,银屏的曲折如同云雾般隔开。
只留下一点黄莺的影子,匣中已落满尘埃。
自从离别后,不知是否感受到春天的愁苦,
轻薄的衣衫试着不再紧贴身体。
在这风月的夜晚,短亭与长亭相伴。
也应该听到那子规鸟的鸣叫。
归来的时候不必去看花梢上,
只需注视那芳洲的草色淡深。
作者介绍:胡翼龙,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日,正值离别之时,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以及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中感受到的愁苦与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鹧鸪天》以梦境开始,描绘出一种虚幻而又现实交织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六曲银屏梦隔云”让人联想到幽静的环境和内心的孤独,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空间,梦与现实交替。随着诗歌的推进,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惆怅。特别是“春愁觉”一句,直击人心,展现了春天带来的不仅是生机,还有对旧情的思念。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巧妙地将心境与环境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风月夜,短长亭”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亭子是人们停留和思考的地方,而“子规声”更是将这种思念与孤独推向高潮。子规的叫声常常被视为悲伤的象征,恰如诗人内心的愁苦。
最后两句“归时莫看花梢上,但看芳洲绿浅深”更是表达了一种绝望的选择,诗人不再关注眼前的美丽,而是选择去看那更为深邃的芳洲,暗示着对内心深处感情的探寻。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夹杂着对离别的感伤,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动人的情感交织。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离别后的愁苦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形成了一种深邃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鹧鸪天》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胡翼龙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A. 黄莺
B. 燕子
C. 杜鹃
D. 乌鸦
诗人在归来的时候应该看什么?
A. 花梢
B. 芳洲
C. 山川
D. 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