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41
行雨龙公屡易方,魃妖谁敢扇余殃。
田畴接得三年熟,枕簟供来几夜凉。
更喜征夫无减灶,定应行旅不赍粮。
寄声鄞土黄承事,有粟何须更窖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和安宁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龙公(雨神)屡次带来雨水,干旱的魃妖再也无人敢来骚扰。田地经过三年的耕耘,已经丰收,夜晚的凉爽让人感到舒适。诗人高兴的是,出征的士兵不再需要添柴生火,行走的旅人也不必再担心没有粮食。最后,诗人寄信给鄞土的黄承事,表示有粮食就不必再去藏粮了。
吴潜(生卒年不详),字伯潜,号惭愧,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景色和乡土人情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丰收的场景,表达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再用前韵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诗的开头提到龙公频繁降雨,给人以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与后文的丰收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田畴经过三年的耕作,终于迎来了丰收,这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回报,也是大自然的恩赐。
诗中提到的“更喜征夫无减灶”,则展现了战争对生活的影响。士兵们不再需要为生火而忙碌,这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平和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有粟何须更窖藏”则是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粮食充裕的自信和对生活的满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类生活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围绕丰收、安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展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行雨龙公屡易方”中的“龙公”指的是哪个神灵?
A. 风神
B. 雨神
C. 火神
D. 地神
诗中提到的“魃妖”代表什么?
A. 丰收
B. 干旱
C. 战争
D. 和平
“更喜征夫无减灶”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繁忙
B. 安宁
C. 战乱
D.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