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4:13
不缘青紫不明经,科目多惭旧两生。
三豕鲁鱼曾未学,一蜗蛮触已争名。
栋梁材欲丘山重,沧海珠遗星斗明。
未必童乌能辨此,乃翁先已荷陶成。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之所以没有青紫(高官)和不懂得经典,都是因为自己在科举考试中感到羞愧,曾经的两位老师也未能教我。像鲁国的三只猪和蛮地的蜗牛,都是我未曾学习的,而他们却已经在争名夺利。栋梁之材需要像丘山那样的重,沧海中的珍珠却在星斗中闪烁。未必小小的乌鸦能够辨别这些,早已是我的老师先前用陶器塑造的成就。
作者介绍: 方岳,字宗懋,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方岳晚年,或许是在反思自己在科举和人生道路上的得失,表达了对学习和名利的看法,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方岳在这首诗中通过自谦的方式,展示了他对自身学识的清醒认识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他开头提到自己“青紫不明经”,表现出对高官显贵的无奈和对经典知识的渴望,反映了士人对于教育和知识的重视。
接着用“科目多惭旧两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虽然自己未能学到很多,但仍感到羞愧和自责。诗中提到的“鲁鱼”和“蜗蛮”,则是对那些追求名利但未曾真正学习的人进行的讽刺,显示出方岳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最后,诗人通过“栋梁材欲丘山重,沧海珠遗星斗明”,表达了对人才的期待和对智慧的追求,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才华而非外在的名声。最后一句则是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反思,表明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些道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理智的反思,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学问和社会地位的独立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表达了方岳对自身学识的反思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强调了真正的才华与内涵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诗词测试:
方岳在诗中提到的“青紫”指的是什么?
“栋梁材欲丘山重”中“栋梁”比喻什么?
诗人对自己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宋代诗人的心态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