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0:59
短桥斜路入松林,何止能销利欲心。
眼悟一真清净色,耳通千古泰和音。
尺量梢影邀僧记,竹护根茎恐鹤侵。
莫讶塼炉多宿火,春晴犹似处云深。
小桥斜斜的道路通向松林,这里不仅能消除贪欲的心态。
眼睛领悟到一种真正的清净之色,耳朵听到千古以来的和谐之音。
用尺子量量树影,邀请僧人留下记忆,
竹子保护着根茎,怜惜着不让鹤子来侵扰。
不要惊讶砖炉里积蓄着多年的火焰,
在春日的晴空下,依然像是在云深处。
作者介绍: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君则,号青松,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士人追求隐逸、崇尚自然的风潮。诗人可能在某次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清明,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苍寒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超脱世俗的追求。诗的开头以“短桥斜路入松林”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幽静的环境,松林的意象不仅美丽,还象征着清净与宁静,令贪欲和繁杂的心绪得以消散。接着,诗人强调眼和耳的感受,表明通过观察自然,能够领悟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清净与和谐,展现了内心的觉悟。
后两句则以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的珍惜与保护,特别是对竹子的呵护,隐含着对高洁人生的向往。结尾以“莫讶塼炉多宿火”提醒人们,虽然岁月流逝,但经历与智慧的积累是永恒的,春日的晴空犹如云深,寓意着一种深刻的哲理:即使在繁华的表象下,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依然是最宝贵的。
整首诗在意境上流畅自然,情感深邃,给人以思考与心灵的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传达出一种超然、清净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对物欲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短桥斜路入松林,表达了什么意境?
“耳通千古泰和音”中的“泰和音”意指:
“莫讶塼炉多宿火”中的“宿火”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