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6:03
种蜡梅喜成
作者: 张镃 〔宋代〕
僧庐草剑石崖根,
惯见西湖不喜论。
安得便如居士意,
移为官舍读书轩。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石崖下的僧舍中种植蜡梅的喜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自己常常在西湖游玩,却不希望仅仅停留于此。希望能够如同居士一般,拥有一处官舍,成为读书的地方。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安,号东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有着浓厚的田园情怀,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张镃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生活的尊重与推崇。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蜡梅的喜爱以及对仕途的反思。首句“僧庐草剑石崖根”,以简朴的环境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展现了作者的淡泊情怀。第二句“惯见西湖不喜论”,则透露出对繁华喧嚣的不满,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安得便如居士意,移为官舍读书轩”,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对文化与知识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更传达了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追求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厌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湖”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官场生活
C. 寻常百姓
“僧庐草剑”中的“草剑”指的是什么?
A. 兵器
B. 生活的简朴
C. 书籍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追求宁静
C. 热烈奔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张镃的诗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追求与反思,而白居易则更多地传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两首诗在意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