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49:31
政恐崖州如有北,却应未肯受谗夫。
这首诗表达了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如果崖州真的有北方的势力存在,那它应该也不会轻易地接受谗言的影响。
仲并,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关注社会政治,常以诗抒怀,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其诗风简洁明快,常用典故,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但内部纷争不断的时期。诗人对政治形势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谗言和权谋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简洁而含蓄,透过对崖州的描写,隐喻了当时政治中的复杂与险恶。崖州作为一个地理位置险要之地,象征着一种稳固的立场,而诗人在此基础上表达了对谗言的抵制和对政治清明的渴望。虽然诗句不长,但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政治寓意。诗人通过“政恐崖州”一语,展现了对政治环境的担忧,同时又通过“未肯受谗夫”表达出一种坚定的立场与决心,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政治情感,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忧虑为主旋律,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的渴望和对谗言的警惕,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与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崖州”象征什么?
A. 安定的国家
B. 政治的稳固
C. 外来势力
“谗夫”指的是什么人?
A. 说真话的人
B. 传播谣言的人
C. 政治家
诗人对政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关心且忧虑
C. 消极对待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