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0:3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38:11
君如天上月,余似井底鱼。愿不惜馀光,中心一照余。
你就像天上的明月,我则像井底的鱼儿。希望你不要吝惜那余光,能照亮我心中一隅。
“井底鱼”出自《庄子》,用于形容眼界狭窄、处境困窘的人。将“君”比作月亮,暗含其高洁的品格,而“余”比作井底的鱼,则表达了诗人的自卑与对光明的渴望。
何绛(约1520-1598),字子绛,号璞石,明代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其诗风简约清丽,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擅长抒情。
《子夜曲》系列诗作多表达了诗人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思念与渴望,反映了明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尤其是在孤独、失落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中。
《子夜曲 其二》以简洁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与孤独的深刻理解。诗中“君如天上月”的比喻,突显了对方的高洁与光辉,而“余似井底鱼”则表现了诗人的自卑和对光明的渴望。这种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情感的渴求。
诗人的愿望通过“愿不惜馀光,中心一照余”得以体现,他希望那微弱的光辉能够照亮自己内心的幽暗角落。这不单是对爱人的呼唤,也是对心灵光明的渴望与追寻。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却又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达了对爱与光明的渴求与向往,深刻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绪,是对情感深度的一种探索。
诗中“君如天上月”是指谁?
“余似井底鱼”中的“余”指代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何绛的《子夜曲》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体现了思念与孤独,但李白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何绛则更侧重于对爱恋之人的渴望和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人生感悟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