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4:03
江发岷山阳,河出昆仑趾。
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
东流至渤澥,曲折万余里。
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
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裹。
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
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
这首诗描绘了江河的源头和流域,从岷山发源的江水在昆仑山脚流出,水源深邃而浩大,奔流而下,最终流向渤海,曲折蜿蜒万余里。途中经过无数的山峦和郡邑,无法精确计算它的流经之地。在海边,有一条小溪,紧邻着海山,虽然离海很近,却也只在短短几里之间就已感受到潮水的起伏。虽然最终都流入大海,但与江河的壮阔相比,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此诗中提及的“岷山”和“昆仑”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脉,常用于诗词中象征自然的伟岸和壮丽。同时,诗中表达的“江河入海”的意象,常用于描绘人生的旅程,象征着归宿和终点。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之时,诗人通过对江河的描绘,反映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思考。
《杂诗四首》中的这首诗通过对江河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渺小。诗的开头以“江发岷山阳,河出昆仑趾”引入,立即为读者勾勒出一种雄伟的自然景观。接着,诗人通过“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展现了江河的壮观气势,给人以震撼之感。
“东流至渤澥,曲折万余里”一句,诗人描绘了江河蜿蜒的流向,给人以空间的延展感,仿佛能感受到河水奔流的声音。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提到“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不仅表达了江水流经的广袤土地,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两句“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则是诗人的感悟,尽管江河最终汇入大海,但与其浩瀚的气势相比,小溪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对比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引发对人生的深思。整首诗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江河壮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旅程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两座山是:
A. 泰山与华山
B. 岷山与昆仑
C. 黄山与庐山
诗中提到的最终流入的海是:
A. 南海
B. 渤海
C. 东海
诗中“经山无重数”的意思是:
A. 经过的山很多
B. 经过的山很少
C. 经过的山数不胜数
王维的《使至塞上》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探讨。李白的《将进酒》则在豪放中体现人生的豪情与渴望,与王之望的江河意象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