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45
岂是栽松待茯苓,
且图山色镇长青。
他年行脚不归去,
留与人间作画屏。
这难道是为了栽松树等着茯苓的生长吗?
只图山的色彩常年如绿。
将来我若行脚不再归来,
愿把这美丽留给人间,作为画屏。
诗中提到的“茯苓”与“松树”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象征吉祥与长寿的意象。栽松寓意生命的延续,而茯苓则常用作药材,象征健康与长寿。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引申出对自然画卷的向往与珍视。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绘隐逸生活的恬淡与闲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赵彦端隐居于翠微山时,诗人常在山中游玩、吟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思考。首句“岂是栽松待茯苓”以疑问句开篇,既引发读者的好奇,又暗示出诗人对种植松树的深思,松树的栽种并非为了等候茯苓的成长,而是一种对自然的情感寄托。接下来的“且图山色镇长青”则表达了诗人对山色常青的渴望,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美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展望未来,提到“他年行脚不归去”,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此,诗人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愿意将自己所见之美留给人间,作画屏,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艺术的独特理解,反映了他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淡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传承。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谁?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
“作画屏”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