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翠微山居八首 其七

《翠微山居八首 其七》

时间: 2025-04-23 11:48:52

诗句

炉中无火已多时,早起惟将一衲披。

莫怪山僧常冷淡,夜深无处拾松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48:52

翠微山居八首 其七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原文展示:

炉中无火已多时,
早起惟将一衲披。
莫怪山僧常冷淡,
夜深无处拾松枝。


白话文翻译:

炉子里已经很久没有火了,
清晨起床只好披上一件袈裟。
不要怪山僧我总是冷淡,
夜深人静时没有地方去捡松枝。


注释:

  • :指炊事用的火炉。
  • :袈裟,僧人所穿的衣服。
  • 莫怪:不要怪。
  • 山僧:指山中的僧人。
  • 冷淡:指冷漠、疏远。
  • 拾松枝:指在夜里捡拾松树的枝条,用于生火。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对孤独和清贫的接受。诗中“夜深无处拾松枝”暗示了僧侣的生活简朴,夜晚的孤独更是体现了出家人的清净与寂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隐居生活,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赵彦端隐居山中、追求清净生活的背景下,反映了他对出家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开头两句写到了火炉的无火和清晨的袈裟,体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似乎在暗示他对物质的淡漠和对精神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则直接点出了他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外界的冷淡与疏离。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那种“冷淡”背后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炉中无火已多时:炉子里已经很久没有火,暗示生活的清贫。
    • 早起惟将一衲披:清晨起床只好披上袈裟,表现出出家人的孤独和简朴。
    • 莫怪山僧常冷淡:不要怪我这个山僧人常常冷漠,表明他对自己状态的理解。
    • 夜深无处拾松枝:夜深人静时没有地方去捡松枝,进一步强调孤独和生活的单调。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无火”“一衲”“冷淡”“拾松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炉、袈裟、松枝等意象,传达出清贫和孤独的生活氛围。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僧侣的生活,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温暖与生活的基础,但在诗中却显得冷清,体现出生活的艰辛。
  • 袈裟:代表僧侣身份,体现出一种清净与超然。
  • 松枝:象征着大自然的馈赠,但在夜深时却显得无处可得,强调了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炉中无火已多时”中的“火”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温暖
    • B. 物质的富裕
    • C. 生命的活力
      答案:A
  2. “夜深无处拾松枝”中的“松枝”指的是什么?

    • A. 用于生火的材料
    • B. 诗人的情感寄托
    • C. 自然的美景
      答案:A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世俗生活的留恋
    • B. 对孤独生活的接受
    • C.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心境的和谐,而赵彦端则更加强调出家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物质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彦端与宋代山水诗研究》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乙巳九月寿城获捷,和傅山父凯歌韵) 和刘清叔檀溪韵 管顺甫以湘竹为青奴儿贶为名湘夫人赋以谢之 咏衡岳禹柏 贺新凉(巧夕雨,不饮,啜茶而散) 题宜兴庵壁 挽肇庆胡守二首 挽李楼山观文三首 挽别大参二首 己酉六月阻水於宜春道间枫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舌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土肉 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公忘私 靑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栅墙 万恶之源 稀间 狐疑不断 族父母 神完气足 师出有名 金字旁的字 朝歌夜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