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4:31
贫道我儿孝,姑云此妇贤。
诸郎丹穴种,夫子玉堂仙。
宁忍,煎胶法不传。
多情潘骑省,应赋悼亡篇。
我这个贫道的儿子很孝顺,姑姑说这个女人贤良。
众位儿郎在丹穴播种,老师在玉堂里如同仙人。
怎么忍心,煎胶的方法却无法传承。
多情的潘骑省,应该写一首悼亡的诗篇。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元直,号景阳,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生于福建。刘克庄的诗风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著称,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常以个人遭遇为题材,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他的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挽方宜人二首》是刘克庄为悼念一位名为方宜人的女子所作。诗歌反映了对其贤良品质的赞美以及作者对其早逝的惋惜。作于宋代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助对亡者的缅怀,表达对生活的深思和对世事的感慨。
《挽方宜人二首》以悼念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方宜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儿子的孝顺和方宜人贤良的描述,强调了在家庭中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构建了一个温馨却又略显悲伤的家庭画面。接着提到“丹穴”和“玉堂”,不仅是对方宜人卓越品质的赞美,也象征着理想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
而后两句转为对传统技艺和情感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知识失传的无奈。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赋予了悼念以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多情潘骑省,应赋悼亡篇”,则让人感受到深切的哀思和对亡者的缅怀,传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同时情感层次丰富,通过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对亡者的悼念,表现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对生命短暂和知识失传的感慨。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体现出对社会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诗中“姑云此妇贤”中“姑”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丹穴”象征着什么?
“多情潘骑省,应赋悼亡篇”中的“潘骑”指的是?
可以将刘克庄的《挽方宜人二首》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但刘克庄的作品更侧重于家庭和个体情感,而杜甫则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命运,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