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0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3:31
咄咄清流久灌输,帝虚馆殿待名儒。
纵岭,未抵鸱夷泛太湖。
青史方将观晚节,黄封尚可易村沽。
书言耳重知君意,怕听朝鸡与漏壶。
哎呀,清流已经长久地灌溉着这片土地,皇帝的宫殿依然在期待着有名的学者。
即使远行到崇山峻岭,也未能抵达鸱夷,漂流在太湖之上。
《青史》将要评判我的晚年节操,《黄封》还可以轻易地在乡村买到。
书信的内容很重,知道你的心意,怕听到早晨的鸡鸣与漏壶的滴水声。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季和,号东山,南宋诗人、词人,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风受李白、杜甫影响,作品常带有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对士人和历史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流与学者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以“清流”引入,寓意着清正的道德和风气,接着提到“帝虚馆殿”,引导读者思考朝廷对人才的渴求与期待。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显露无遗。他远行至偏远的地方,却并未能抵达理想的境地,象征着对理想的追寻却始终未能实现。
“青史方将观晚节”一句则点明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担心在历史上留下不好的名声,而“黄封尚可易村沽”则暗示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复杂,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沉重感。“书言耳重知君意,怕听朝鸡与漏壶”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敏感与脆弱,唯恐被世俗琐事打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反思与对社会的关切,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青史”与“黄封”形成对比,展现了历史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个人价值与历史评价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清流”在诗中象征什么?
“青史”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封”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