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句

《句》

时间: 2025-05-02 13:30:41

诗句

白草沙场多雁户,黄榆关迥绝狼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0:41

原文展示:

白草沙场多雁户,黄榆关迥绝狼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场的景象,白色的草地上,寒雁成群地栖息,而黄榆关的远处,狼烟已经消失,四周显得格外寂静。

注释:

  • 白草:指的是干枯的草,象征着荒凉的战场。
  • 沙场:战斗的场所。
  • 雁户:寒雁栖息的地方,常用来比喻战场的萧条。
  • 黄榆:榆树的颜色,表示秋冬时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关迥:关口遥远,表示地理的隔绝。
  • 绝狼烟:狼烟指的是战争的信号,绝即消失的意思,表示战事已经平息。

典故解析:

“狼烟”源于古代的战争信号,通常用狼烟表示消息的传递,古时常有设置烽火台以示警戒。此处暗示了战斗的结束和平静的到来,意味着战乱后的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少游,北宋著名词人、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场的苍凉与宁静。首句“白草沙场多雁户”通过描绘干枯的草地和成群的寒雁,勾勒出战场的荒凉与寂寥。寒雁的出现,象征着秋冬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凋零与战乱的无情。第二句“黄榆关迥绝狼烟”则进一步强调了战后宁静,远处的狼烟已然消失,战场的硝烟散去,换来的是空旷而宁静的景象。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更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战斗的喧嚣,又有战后的沉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展现了晏殊超凡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草沙场多雁户:描绘战场的荒凉,寒雁的栖息使得战场生机黯淡。
  2. 黄榆关迥绝狼烟:远方的狼烟消失,象征着战斗的结束和远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战场的荒凉与战后的宁静形成对比,突显战乱的无情和和平的珍贵。
  • 意象:寒雁、狼烟等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伤痛的感悟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白草:象征死亡与荒凉。
  • 寒雁:代表迁徙与凋零,带来孤独感。
  • 狼烟:战争的象征,传递着危险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草”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战场的荒凉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B

  2. “狼烟”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战斗的开始
    B. 战斗的结束
    C. 和平的信号
    答案:B

  3.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达战后的宁静? A. 拟人
    B. 对比
    C.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晏殊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两者都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孤独和渴望,后者则更多展现了悲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晏殊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至道州署 登金山 玉泉亭 琵琶 经海子 和王公济过韩信岭 玉清宫戏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成功满 胸膊 米字旁的字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省用足财 龙跃云津 同字框的字 穾辽 云次鳞集 寸字旁的字 四聚 弓字旁的字 赤结尾的成语 月书赤绳 苦不聊生 而字旁的字 包含挖的成语 缘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