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26
开门见秋山,忻然如故交。
烟云淡相媚,卉木青未雕。
兹游忽自念,谁与为登高。
目涉已千仞,神游还九霄。
世短奚足叹,意多亦徒劳。
奈何怨迟暮,况复怀覆蕉。
至乐岂必酒,天真自陶陶。
长吟对寒花,万期犹一朝。
推开门就见到秋天的山,心情愉悦如同老朋友相聚。
烟雾和云彩在轻轻飘动,花草树木依然青翠,尚未被雕琢。
这次游玩忽然让我思考,谁能和我一起登高?
眼光所及已是千仞之高,心灵却可以游历到九霄之上。
人生短暂何必叹息,心中意图多也是徒劳。
何必怨恨晚年,况且还怀念那被遮蔽的蕉树。
至于快乐并非必须依赖酒,天真无邪才是真正的陶醉。
在寒花映衬下长吟,万千期盼也不过是一朝而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其作品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季,诗人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惜。
《九日和陶》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登高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与淡然处之的态度。诗人在开门见山的瞬间,心中便涌起了对故交的思念,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烟云的轻柔与卉木的青翠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诗中提到“目涉已千仞”,不仅是对景物的描摹,更是心灵的追寻,展现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对世事短暂的感慨,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哲理思考,反映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奈何怨迟暮”,则是对晚年生活的深刻反思,感叹迟暮之年所带来的无奈与怀念。最后两句则揭示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物质,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满足,体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友谊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求心灵的自由与快乐,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仞”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山
B. 高耸的山
C. 平坦的地
D. 深渊
诗人认为至乐并不一定是?
A. 酒
B. 自然
C. 朋友
D. 家庭
诗中“奈何怨迟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年轻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