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和陶

《九日和陶》

时间: 2025-04-27 14:48:26

诗句

开门见秋山,忻然如故交。

烟云淡相媚,卉木青未雕。

兹游忽自念,谁与为登高。

目涉已千仞,神游还九霄。

世短奚足叹,意多亦徒劳。

奈何怨迟暮,况复怀覆蕉。

至乐岂必酒,天真自陶陶。

长吟对寒花,万期犹一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26

原文展示:

开门见秋山,忻然如故交。
烟云淡相媚,卉木青未雕。
兹游忽自念,谁与为登高。
目涉已千仞,神游还九霄。
世短奚足叹,意多亦徒劳。
奈何怨迟暮,况复怀覆蕉。
至乐岂必酒,天真自陶陶。
长吟对寒花,万期犹一朝。

白话文翻译:

推开门就见到秋天的山,心情愉悦如同老朋友相聚。
烟雾和云彩在轻轻飘动,花草树木依然青翠,尚未被雕琢。
这次游玩忽然让我思考,谁能和我一起登高?
眼光所及已是千仞之高,心灵却可以游历到九霄之上。
人生短暂何必叹息,心中意图多也是徒劳。
何必怨恨晚年,况且还怀念那被遮蔽的蕉树。
至于快乐并非必须依赖酒,天真无邪才是真正的陶醉。
在寒花映衬下长吟,万千期盼也不过是一朝而已。

注释:

字词注释

  • 忻然:心情愉悦,欢喜的样子。
  • 卉木:指花草和树木。
  • 千仞:形容高耸入云的山。
  • 九霄:指极高的天空,形容心灵的遐想。
  • 迟暮:指晚年或暮年。
  • 覆蕉:指被遮蔽的蕉树,具有隐喻意义。

典故解析

  • 登高:古时有“重阳登高”的习俗,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 陶陶:出自陶渊明,意指一种自然、恬淡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其作品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季,诗人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九日和陶》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登高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与淡然处之的态度。诗人在开门见山的瞬间,心中便涌起了对故交的思念,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烟云的轻柔与卉木的青翠相呼应,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诗中提到“目涉已千仞”,不仅是对景物的描摹,更是心灵的追寻,展现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对世事短暂的感慨,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哲理思考,反映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奈何怨迟暮”,则是对晚年生活的深刻反思,感叹迟暮之年所带来的无奈与怀念。最后两句则揭示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物质,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满足,体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友谊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门见秋山:描绘出诗人打开门的瞬间,迎接到秋天的山景,象征着新鲜的感受。
  2. 忻然如故交:与老朋友相聚时的愉悦心情,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 烟云淡相媚:烟云轻柔,令人愉悦,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卉木青未雕:自然景色依旧美丽,未被人工雕琢,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
  5. 兹游忽自念:在游玩的过程中,诗人想到了自身的处境。
  6. 谁与为登高:思考能与谁一同分享这份体验,展现孤独感。
  7. 目涉已千仞:眼前的高山让人感到巍峨,象征着理想的高远。
  8. 神游还九霄:心灵的遐想可达高空,体现对理想的追求。
  9. 世短奚足叹: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强调及时行乐的哲学。
  10. 意多亦徒劳:过多的意图反而无法实现,表达了一种无奈。
  11. 奈何怨迟暮:对晚年生活的怨恨与无奈,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12. 况复怀覆蕉:怀念被遮蔽的蕉树,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
  13. 至乐岂必酒:快乐不一定要靠酒,强调心态的自足。
  14. 天真自陶陶:回归朴素的自然状态,表达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15. 长吟对寒花:对着寒冷的花长吟,象征着一种孤独的美。
  16. 万期犹一朝:对未来的期盼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瞬,强调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人生哲学的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如“目涉千仞”,将目光与山的高度相联系,展现理想的追求。
  • 拟人:烟云与卉木仿佛有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求心灵的自由与快乐,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山:象征成熟与丰收,暗示人生的成熟阶段。
  • 烟云:代表流动的时间与变化的心情。
  • 卉木:自然的生命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寒花:在寒冷中依旧盛开的花,象征坚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仞”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山
    B. 高耸的山
    C. 平坦的地
    D. 深渊

  2. 诗人认为至乐并不一定是? A. 酒
    B. 自然
    C. 朋友
    D. 家庭

  3. 诗中“奈何怨迟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年轻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秋天的山水,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九日和陶》与《饮酒》在主题上都涉及自然与人生哲学,但前者更注重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后者则是对个人内心的追求与归隐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陶渊明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莲 送幻群法师 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 早秋过郭涯书堂(一作郭劲书斋) 春日重至南徐旧居 送僧还南岳 宿开元寺楼 送朱庆馀(一作广陵道逢方干) 缑氏韦明府厅 旅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现的成语 雅雀无声 至纤至悉 背公徇私 旷志怡神 包含损的成语 治外法权 盲风怪雨 辵字旁的字 睦友 邑字旁的字 猊座 匕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敛翼待时 灭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