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1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18:23
精卫行
微禽负大耻,劲气横紫冥。
口衔海山石,意欲无沧溟。
沧溟茫茫云正黑,涛山峨峨护龙国。
假令借尔秦皇鞭,驱令石头填不得。
布囊盛土塞江流,孙郎览表笑不休。
劳形区区雠浩渺,志虽可尚难乎酬。
蓬莱有人怜尔苦,劝尔休休早归去。
精卫精卫我亦劝汝归,沧海自有变作桑田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名为“精卫”的小鸟,它背负着巨大的耻辱,气概横亘于苍穹之下。它口衔海山的石块,想要填平无边无际的沧海。沧海茫茫,乌云正聚,波涛汹涌,巍峨的山脉保护着龙的国度。如果能借用秦皇的鞭子,驱使石头也无法填平这片海洋。用布囊装满泥土来堵塞江流,孙郎(孙悟空)看了都会忍俊不禁。虽然辛苦劳作,面对浩瀚的海洋,志向虽可,但难以实现。蓬莱山上有人怜惜你的苦楚,劝你休息,早点回去。我也劝你,精卫,还是回去吧,沧海自有变为桑田的一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精卫”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它是炎帝的小女儿,因溺水而亡,化为精卫,誓言填海,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抒发个人情感。其诗作常蕴含哲理,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精卫行》创作于一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精卫填海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勇气。
《精卫行》通过对精卫鸟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精卫鸟不畏艰难,毅然决然地衔石填海,象征着一种顽强的精神和追求理想的决心。然而,诗人也在其中流露出对这种努力的无奈与悲哀。虽然精卫的志向高远,但面对浩瀚的沧海,这种努力显得微不足道,甚至近乎于徒劳。诗中提到的“秦皇鞭”和“孙郎”,更是对强权和力量的隐喻,暗示了个人在巨大的自然力量和社会现实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整首诗以精卫的执着为主线,展现出一种悲壮而又感人的情感,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前路艰难,理想遥不可及,但人类的坚持与努力仍然值得称赞。同时,诗人劝精卫回归,提醒人们应当认清现实,适时放下执念,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坚持追求理想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这种追求的反思和无奈。通过精卫的形象,体现出人类在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不屈精神和渺小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主题,反映了人类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坚持与无奈。
诗词测试:
精卫背负的是什么?
a) 荣誉
b) 大耻
c) 财富
d) 名声
诗中提到的“秦皇鞭”象征着什么?
a) 力量与权威
b) 贫穷与困苦
c) 笑声与快乐
d) 自由与无畏
作者对精卫的态度是什么?
a) 赞美
b) 嘲讽
c) 同情
d)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