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春日杂兴 其二

《西湖春日杂兴 其二》

时间: 2025-04-28 02:26:43

诗句

北瞻灵鹫山围寺,东望初阳树绕台。

昨夜龙泓新过雨,乱流花片入城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26:43

原文展示:

北瞻灵鹫山围寺,
东望初阳树绕台。
昨夜龙泓新过雨,
乱流花片入城来。

白话文翻译:

北边可以远望灵鹫山围绕的寺庙,
东边可以看到初升的阳光洒在环绕台阶的树木上。
昨夜的龙泓湖刚刚经历了一场新雨,
激流把花瓣卷入了城中。

注释:

  • 灵鹫山:位于杭州,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亦是佛教圣地。
  • 围寺:指环绕在寺庙周围的山峦。
  • 初阳:初升的太阳。
  • 龙泓:指的是龙泓湖,是西湖的一部分。
  • 乱流:指湖面上因雨水而激荡的水流。
  • 花片:花瓣,泛指漂浮在水面上的花瓣。

典故解析:

灵鹫山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常被文人墨客用来表达对宗教的敬仰。在古代,春天的花开和雨水的交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美好,这种意象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华,明代诗人,生于浙江,精通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风光及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日,正值西湖景色最为迷人之时,诗人借助西湖的美景和春雨的滋润,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对大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西湖春日杂兴 其二》是一首描绘春日西湖美景的诗作。诗的前两句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和景物,北边的灵鹫山与寺庙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东边初升的阳光则给周围的树木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这种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雨后春天的气息渗透到诗中。龙泓湖因雨水而新鲜,激流中漂浮的花瓣增添了动感,仿佛让整个西湖都充满了生机。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将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感受紧密联系,使得整首诗不仅具备了视觉的美感,也传达了对春日生机勃勃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瞻灵鹫山围寺:诗人向北望去,可以看到灵鹫山环绕着寺庙,表明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构建出一幅静谧的画面。
  • 东望初阳树绕台:向东望去,初升的阳光照耀在树木上,树木环绕着台阶,展现了春日清晨的生机。
  • 昨夜龙泓新过雨:提到刚刚经历过雨水,给诗歌增添了动态感,象征着春天的滋润。
  • 乱流花片入城来:激流带着花瓣涌入城市,体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生动地展现了西湖春天的景象。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灵鹫山、初阳、花片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春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灵鹫山:象征着宁静和宗教的寄托。
  • 初阳: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花片:象征着美好和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鹫山位于哪个方向?
    A. 北
    B. 南
    C. 东
    D. 西

  2. 诗中提到的“龙泓”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
    B. 一座山
    C. 一片湖
    D. 一座寺

  3. “昨夜龙泓新过雨”中的“新”字在句中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古老
    B. 新鲜
    C. 变化
    D. 持续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对比袁华的《西湖春日杂兴 其二》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袁华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细腻的描写,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了湖光山色与人的情感交融,从不同的角度传达出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袁华研究》
  • 《西湖文化与诗词》

相关查询

踏青游 董卓 与梁先、舒焕泛舟,得临酿字,二首 其一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析枝二首 其二 与梁左藏会饮傅国博家 待旦 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天圣二僧皆蜀人,不见,留二绝 复次前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 浣溪沙(端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字旁的字 吕钦 五帝 弥天大罪 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鸟枪换砲 牛字旁的字 齐眉举案 判开头的成语 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八方支持 遗珥堕簪 里字旁的字 滞郁 七男八婿 日字旁的字 锦弢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