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19
公业平时劝用儒,
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
岂信车中有布乎。
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诗中提到有人倡导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但他质疑那些公卿们为何要相互争斗。有人说天下没有强者,难道真的相信马车上会有布料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该诗写作于苏轼被贬期间,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此诗抒发对儒家理想的困惑与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政治斗争与个人道德之间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对话式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洞察。诗中提到的“公业平时劝用儒”,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但苏轼却对这种劝导持怀疑态度。他用“诸公何事起相图”来揭示当权者之间的争斗,表明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儒家思想难以真正落地生根。接下来的“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批判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强调现实的严酷和复杂。
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通过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诗人不仅在政治上有所警醒,也在文化上发出了富有哲理的思考,这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这首诗反映了对政治斗争的批判和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苏轼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奈,展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苏轼在诗中提到什么思想来治理国家?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诗中“岂信车中有布乎”意在表达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理想的幻想
C. 对人性的否定
D. 对现实的怀疑
诗中提到的“诸公”指的是谁?
A. 普通百姓
B. 官员与公卿
C. 学者与文人
D. 商人与士兵
苏轼的《董卓》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但苏轼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的苦难与民生,展示了两位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不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