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8:40
沁园春·十八年间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十八年间,黄公垆下,崔九堂前。
叹人生何似,飘花陌上,妾身难托,卖镜桥边。
隔幔云深,绕梁声彻,不负杨枝旧日传。
主人好,但留髡一石,空恼彭宣。
不因浩叹明年。也不为青衫怆四筵。
念故人何在,旧游如梦,清风明月,野草荒田。
俯仰无情,高歌有恨,四壁萧条久绝弦。
秋江晚,但一声河满,我自潸然。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经过了十八年的岁月,回忆往昔的感慨。黄公垆和崔九堂是曾经的游玩之地,人生如同飘落的花瓣,在陌生的道路上漂泊,难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在卖镜的桥边感叹时光的流逝。隔着云帘,悠扬的音乐声传来,让人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欢乐。主人对自己很好,但自己却只能留下光秃的石头,心中怨恨彭宣的无情。虽然对明年的未来感到叹息,但并不为青衫的悲伤而感到忧愁。思念故人,不知他们身在何处,昔日的游玩如梦般虚幻,清风明月和荒草田地交织在一起。无情的岁月让人既俯视又仰望,心中充满恨意,四周的萧条让人感到孤独。秋天的江边,只有一声河水的喧哗,令我不禁潸然泪下。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观察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风格。
此诗写于作者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后,面对人生的无常与变迁,回忆起昔日的美好时光与朋友的情谊,感慨万千。
《沁园春·十八年间》是刘辰翁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回望,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提到的黄公垆和崔九堂,象征着作者曾经的美好回忆,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愫。随着叹息的深入,作者感受到人生如花般短暂,在岁月的流逝中,所有的美好似乎都无法长久地把握,这种无奈与惆怅充满了整首诗。
“隔幔云深,绕梁声彻”,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音响的余韵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快乐,但随之而来的“空恼彭宣”又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如此的虚幻与无情。诗中对“故人何在”的思念,体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生命的孤独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四壁的萧条与高歌的恨意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在繁华过后内心的空虚与失落。最后一句“我自潸然”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达了对于友情、往事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黄公垆下”指的是哪个场所?
诗中提到的“妾身难托”的含义是:
“秋江晚,但一声河满,我自潸然”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