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49:55
原文展示:
句
张载 〔宋代〕
叵要居仁宅,先须入礼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如果想要居住在仁德的宅邸,首先必须进入礼法的门径。
注释:
- 叵要:不可要,即必须。
- 居仁宅:居住在仁德的宅邸,比喻追求仁德。
- 入礼门:进入礼法的门径,比喻遵守礼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号横渠,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强调“性即理”,主张通过学习礼法来修养仁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张载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要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必须先学习和遵守礼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居仁宅”和“入礼门”的比喻,表达了张载对于个人修养的看法。他认为,仁德是人生的终极追求,而礼法是实现这一追求的必经之路。诗中的“叵要”和“先须”强调了顺序和必要性,体现了张载对于道德修养的严谨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指导,也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维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叵要居仁宅”:这句话强调了追求仁德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了这一追求的难度和必要性。
- “先须入礼门”:这句话说明了实现仁德的前提条件,即必须通过学习和遵守礼法来达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居仁宅”和“入礼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道德修养的过程和目标。
- 对仗:诗句中的“居仁宅”和“入礼门”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道德修养,强调了仁德和礼法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和顺序。
意象分析:
- “居仁宅”:象征着追求仁德的理想境界。
- “入礼门”:象征着学习和遵守礼法的必要途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载是哪个朝代的哲学家?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的“居仁宅”比喻什么?
A. 追求财富
B. 追求权力
C. 追求仁德
D. 追求知识
- 诗中的“入礼门”比喻什么?
A. 学习文学
B. 学习历史
C. 学习礼法
D. 学习科学
答案: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礼记·大学》:探讨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经典文献。
-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强调仁德和礼法的重要性。
诗词对比:
- 与《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比,张载的诗更侧重于个人修养的起点和方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张载集》:收录张载的主要著作和思想。
- 《宋明理学》:介绍宋明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思想家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