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4:16
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
作者:王之道 〔宋代〕
坐中强半是同年,
赖有斯人席更圆。
跨马未须贪远道,
举觞聊复望青天。
枯荷折苇三墩路,
明月清风百丈船。
俯仰便成陈迹恨,
须知此集不论钱。
这首诗的意思是:
坐在这里的同伴大部分都是同龄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席间氛围更加融洽。骑马出行不必贪图远方的道路,举起酒杯不妨向青天遥望。那枯萎的荷花和折下的芦苇是通往三墩的路,明亮的月光和清爽的风乘坐着百丈长的船。抬头低头之间便形成了往日的遗憾,须知这次聚会不在乎金钱。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作于元明时期的夜晚聚会,诗人受到邀请,与友人们共饮,抒发了对同龄人友谊的珍惜和对往昔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以“同年”作为开头,强调坐在一起的朋友大多是同龄人,这种共同的经历让聚会显得更加温暖和融洽。接着,诗人提到骑马不必贪图远方,意在表达对于眼前欢乐的珍惜,远方的诱惑并不重要。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提到“枯荷折苇”,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然而,随之而来的“明月清风”又展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带来了对生命的希望和向往。最后,诗人以“俯仰便成陈迹恨”收尾,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遗憾,但同时又强调这次聚会的意义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友谊、自然与时间的交错,展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珍惜当下的智慧。
整首诗传达了珍惜友谊、享受当下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之道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明月
B. 枯荷
C. 清风
D. 以上皆是
诗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友谊与珍惜当下
C. 对战争的思考
这份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王之道的《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