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重山 柳浪闻莺

《小重山 柳浪闻莺》

时间: 2025-04-30 21:38:00

诗句

一抹晴烟淡又浓。

曙鸦飞散尽、树头红。

林莺催请晓匆匆。

啼声好,唤动少年丛。

纨扇落花风。

苏堤三月景、水溶溶。

清音度水间歌钟。

寻不见,春在绿杨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00

诗词名称: 小重山 柳浪闻莺

作者: 陈霆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抹晴烟淡又浓。
曙鸦飞散尽树头红。
林莺催请晓匆匆。
啼声好,唤动少年丛。
纨扇落花风。
苏堤三月景水溶溶。
清音度水间歌钟。
寻不见,春在绿杨中。


白话文翻译:

一缕晨曦烟雾轻盈而又浓烈。
清晨的乌鸦飞散,树梢上已是红红的晨光。
林中的黄莺催促着晨曦匆匆而来。
它的啼声如同美妙的乐声,唤醒了少年们的心情。
轻盈的纨扇随风飘落,花瓣飞舞。
苏堤三月的景色如水般柔和。
清脆的歌声在水面上荡漾,仿佛是歌钟在鸣响。
我却寻不见,春天就在那绿杨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抹晴烟: 一缕清晨的烟雾。
  • 曙鸦: 清晨的乌鸦,暗示新一天的开始。
  • 林莺: 树林中的黄莺,象征春天的生机。
  • 纨扇: 轻盈的扇子,常用以描绘优雅的女性形象。
  • 苏堤: 西湖的苏堤,因其美丽的春景而闻名。

典故解析:

  • 苏堤三月: 苏堤位于杭州西湖,是古代文人所喜爱的游览胜地,春天的景色尤为迷人,常成为文人吟咏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霆,明代诗人,生活在繁荣的时代,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细腻柔美。

创作背景: 诗作的创作背景可能为春季,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借以抒发对青春年华与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小重山 柳浪闻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的“一抹晴烟淡又浓”便引人入胜,既有晨曦的朦胧,又有春天的气息,给人以无限遐想。随着乌鸦的飞散,树头的红光映衬出春天的生机,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接着,林莺的啼鸣似乎在催促着晨光的到来,诗中“唤动少年丛”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受,更是一种对青春的召唤。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青春活力的向往与珍惜。

“清音度水间歌钟”一句,展现了春天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乐器般在水面上荡漾,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音景。最后一句“寻不见,春在绿杨中”则是诗人对春天的深刻感悟,春天不只是外在的景象,更是内心的一种感受。

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青春的珍惜,表达了生机盎然的自然与人心的共鸣,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抹晴烟淡又浓: 描绘春天早晨的天气,烟雾轻盈,似乎在变化。
  2. 曙鸦飞散尽树头红: 清晨的乌鸦飞走,树上被晨光染成红色。
  3. 林莺催请晓匆匆: 黄莺在林中啼鸣,似在催促清晨的到来。
  4. 啼声好,唤动少年丛: 美妙的鸟鸣唤醒了年轻人的活力。
  5. 纨扇落花风: 轻盈的扇子在微风中飘落,花瓣随风而舞。
  6. 苏堤三月景水溶溶: 描写苏堤三月的柔和景色,水面如镜。
  7. 清音度水间歌钟: 清脆的声音在水面上荡漾,仿佛歌钟在鸣响。
  8. 寻不见,春在绿杨中: 春天的美好似乎难以捉摸,却在绿杨之中悄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抹晴烟”比喻晨雾,生动形象。
  • 拟人: “林莺催请”,赋予鸟儿人性化的行为。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句式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青春的珍惜,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烟: 象征着温暖的春天。
  • 乌鸦: 代表清晨的开始,暗示新一天的生机。
  • 林莺: 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生命。
  • 纨扇: 代表优雅、高贵的女性形象。
  • 苏堤: 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色,承载着文人雅士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抹晴烟”中的“晴烟”指的是?

    • A. 雨雾
    • B. 晨雾
    • C. 晴天
    • D. 霜冻
  2. 诗中提到的“林莺”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生命的活力
    • B. 冬天的寒冷
    • C. 夜晚的宁静
    • D. 人类的感情
  3. “清音度水间歌钟”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静谧
    • B. 春天的声音
    • C. 人类的悲伤
    • D. 夏天的热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杜甫
  •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 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与《小重山》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简约。
  • 《春夜喜雨》: 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强调了雨水对自然的滋润,两者同样都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明代诗人研究》- 深入了解明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诗经》与《楚辞》- 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通城山中赴岳阳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八 题李溉之学士湖上诸亭 其四 秋水观 荡子从军词三首 其三 宣妙楼 思嘉客 其三 春日登大悲阁二首 丫头岩诗载墙壁间无虑数十百首形容盖有尽 次韵王漕见赠并寄曾吉父二首 其一 丙寅元日作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旦结尾的成语 追述 高字旁的字 包含巾的成语 忍饥挨饿 鳥字旁的字 世结尾的成语 广开言路 迁形 包含醴的词语有哪些 流血漂杵 包含糟的词语有哪些 老皇历 首丘之思 蚊虫 能不称官 示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深惟重虑 走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