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时间: 2025-04-27 04:06:43

诗句

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馀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06:43

原文展示: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作者:章良能 〔宋代〕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馀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事物在柳树的阴影与花朵的明媚之间显得格外深沉。小小的栏杆上,红色的芍药花已经盛开,仿佛已经插上了发簪。雨后春风轻柔,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鸣叫。阳光迟迟而来,依旧带着一丝阴霾。往事不必再沉吟,身处闲适的时节,正好可以登高望远。往日游玩的地方无处不在,只是无处可寻,唯有那颗年轻的心仍在。

注释:

  1. 柳暗花明:形容景色的对比,柳树阴暗处与花朵明亮处形成鲜明对照,象征春天的生机。
  2. 小阑:指小的栏杆,描绘出一幅温婉的春景。
  3. 红芍药:一种花,象征着美丽和爱情。
  4. 抽簪:比喻花开的美丽,仿佛将花朵当作发簪来装饰。
  5. 雨馀风软:指雨过天晴,春风轻柔,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6. 迟迟日:形容阳光迟迟不来,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良能,字惟贞,号梦阮,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春日,表达了诗人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中对往事的回忆与思考,渗透着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感伤。开篇“柳暗花明春事深”一句,便勾勒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柳树的阴影与明亮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多彩。接着,通过“雨馀风软碎鸣禽”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日场景,鸟儿的鸣叫与柔和的春风相辅相成,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希望。

而“往事莫沉吟”则引导出诗人对过去的思索与感慨,提醒自己不要沉浸在回忆中,而应珍惜当前的美好时光。最后一句“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更是对青春的深情寄托,虽无旧游的踪迹,但年轻的心态却依然存在,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暗花明春事深:春天的事物在柳树的阴影与花朵的明媚之间深厚而丰富,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2.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小栏杆上盛开的红芍药仿佛已经插上了发簪,展现了春花的娇美。
  3. 雨馀风软碎鸣禽:雨后春风柔和,鸟儿在枝头轻声鸣叫,营造出宁静的春日氛围。
  4.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阳光迟迟而来,依旧有一丝阴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淡忧伤。
  5. 往事莫沉吟:对往事不必再沉吟,暗示珍惜当前时光。
  6.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身处闲适的时节,正好可以登高望远,享受生活的乐趣。
  7. 旧游无处不堪寻:往日游玩的地方无处不在,暗示记忆的深刻。
  8.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虽然无法寻觅旧游的踪迹,但年轻的心依然存在,寓意对青春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花朵比作发簪,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花的美丽。
  • 对仗:全词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鸟儿“碎鸣”,将生物的活动赋予人性化的表达,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词探讨了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生活的珍惜,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代表青春与美丽,暗喻生命的短暂。
  • :象征洗涤与新生,寓意希望。
  • 阳光:象征温暖与光明,暗示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柳暗花明”中的“柳”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杨柳
    • B. 桃树
    • C. 榕树
    • D. 杏树
  2. 诗中的“少年心”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的心态与活力
    • B. 对过往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爱情的期待
  3. “旧游无处不堪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留恋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厌倦
    • D. 对春天的热爱

答案

  1. A. 杨柳
  2. A. 年轻的心态与活力
  3. A. 对过去的留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生活的感慨,风格则更为细腻婉约;
  • 苏轼《水调歌头》:在主题上也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加宏大,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渔翁 席上歌水调 途中献晋州孟中丞 鹭鸶 钱唐见芮逢 别池阳所居 登高咏菊尽(一作李山甫诗) 西京崇德里居 下第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贝的成语 工字旁的字 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吃不过 混糅 正言不讳 釆字旁的字 乔妆打扮 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片瓦不存 符甲 恩断意绝 流里流气 垂情 鼓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绰然有余 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