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4:25
西江月(登蓬莱阁看桂)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清梦重游天上,古香吹下云头。
箫声三十六宫愁。高处花惊风骤。
客路羁情不断,阑干晚色先收。
千山浓绿未成秋。谁见月中人瘦。
在清梦中再次游历天上,古老的香气从云头飘来。
箫声在三十六宫中传来,令人感到忧愁。高处的花朵被骤然的风惊动。
旅途上的牵挂与思念始终不断,栏杆上的晚色已经开始收敛。
千山依然浓绿,尚未进入秋天。谁能看到月中那瘦弱的人影呢?
吴文英,字仲明,号天海,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填词,风格清丽、婉约。其词多描写个人情感及自然景物,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诗写于吴文英游览蓬莱阁时,表现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这首《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与个人的愁苦情感交织在一起。开篇的“清梦重游”展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暗示着诗人希望逃离现实的束缚。古香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仿佛梦境中的美好景象在现实中逐渐消逝。
接下来的“箫声三十六宫愁”描绘了古代宫廷的孤寂与愁苦,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悲凉。高处的花朵被风惊动,象征着外界的变化与内心的波动,也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美好时常常遭遇意外的打击。
“客路羁情不断”一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与思念,展现了他对故乡的依恋。最后两句“千山浓绿未成秋,谁见月中人瘦”则用浓绿的山色与月中人影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也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引发读者的共鸣,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思念与自然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展现出一种幽静而忧伤的情感基调。
选择题: 诗中“古香”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 “阑干晚色先收”中的“阑干”指的是____。
判断题: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是/否)
通过这些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及其情感深度。